1 / 14
文档名称:

硕士开题报告范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硕士开题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小雄 2021/7/1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硕士开题报告范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
报告书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学 院
系(所、中心)
专 业
研究方向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贸易
入学时间
拟定学位论文题目
FDI技术溢出对广州汽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
本研究题目是否属导师课题的一部分?如果是的话,属哪一部分?并 注明该课题名称、编号、经费来源。
学位论文的类型(V)
1基础研究()
2应用基础()
3应用研究(")
4其 他()
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附参 考文献):
1、 目的与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FDI的进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 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市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吸引了日本三大汽车集团本田、日 产、丰田的先后到来。日系三大汽车巨头与已落户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近百家汽车零部 件企业共同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日系背景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广州汽车工业 主要以CDD (全散件组装)和SKD (半散件组装)方式生产,核心技术完全依赖合资外方, 经营风险集中。汽车新产品特别是轿车全部要依靠国外引进技术和产品;绝大部分零部 件企业设计开发能力也不强,无法参与整车开发工作,没有实现模块化生产供货能力。 另外,广州市现有的汽车品牌绝大部分是日本汽车厂商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换言 之,目前属于广州汽车产业集群自身的核心技术还是空白,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在技术知识成为区域竞争力关键的背景之下,如何借助FDI的技术外溢更好的促进集群 的技术创新,是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而要解决这一新课题,关键点之一就在于弄清楚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在现有 的涉及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方面的文献中没有强调集群企业能接触到的外部知识与被集 群企业吸收的知识之间的区分。而事实上,由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较 弱,因而通过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或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取外部知识源显得 尤为重要,而外部知识源的获得又与群内企业的吸收能力息息相关。基于这样一种逻辑 思考,本文努力构建将“外部知识流”与“企业吸收能力”以及“地方知识系统”联接 起来的独特的理论框架。在这一理论框架中,集群的吸收能力是关键。
目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现状如何?产业集群理论中有关技术创新机制的研究 现状怎样?集群的吸收能力如何衡量?当前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如何? FDI的技术 溢出和集群的吸收能力二者的关系如何?阻碍集群企业技术吸收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面对FDI带来的技术溢出,集群企业应当如何选择自身的发展道路、政府等有关主体应 当如何共同帮助集群企业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解释和回答,正是本 文的意义所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研究:当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可以总结为两 大观点:一是缄默知识论,二是创新环境论。
持缄默知识论观点的学者主要用不同类型的知识传递的特征来解释产业集群的形 成。其基本逻辑是:知识可分为编码化知识和隐性知识,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前者可在远 距离间快速传递和扩散,而后者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得;创新过程涉及大量隐性知 识(tacit knowledge)的输入,而这类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才能被有效地获 取,因此为了提高创新收益,创新主体需要在地理上与相关知识源邻近从而能够与之进 行频繁互动来获得所需的隐性知识(Feldman, 1994, Lundvall, 1992, Von Hippel, 1994)。 杰夫(Jaffe)的研究表明,知识溢出更可能在地理上相互靠近的地区内发生,而不是跨区 域的自由流动。帕士 (Paci)和尤萨(Usai)的研究表明,创新比生产具有更高的集聚程度。 有学者注意到由于创新所涉及的知识类型不同,不同的产业在集群化程度和形态上存在 差异。如Carrincazeaux等人(2001)发现企业技术源在空间上接近程度随着学****难度的 增加而提升,那些涉及新兴技术和复合技术的创新活动尤其具备地理集聚的内在动力。 Baptista和Swann (1998)也指出,技术的可编码化程度越低相关创新主体的地理集聚就 越迫切。斯多普(Storper, 1995)在分析了四种类型的生产系统 小规模定制、高科 技、大规模生产以及大规模精益生产的运行特征后发现,每种生产系统都存在使技术学****活动本地化的动力因素,关键原因仍然是隐性知识的存在以及面对面交流的必要性。
创新环境论观点是由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提出的,他们先后提出了 “创新环境”、 “创新网络”、“集体学****等概念,较为系统地阐明了产业集群内创新的条件和机制。 该小组最初的研究(Ady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