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
西安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西安市循环经济
西安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
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
2005. 10 西安
《西安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编 制 组
审 定: 翁正强
编 审: 杨 栋
主 编: 王伯铎(西北大学)
编制人员: 王伯铎 马俊杰 赵 丹 王 兵
林积泉 王康林 贾海娟 周立波
前 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循环经济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运用生态学规律把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若干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努力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在生产和消费末端实现可利用产品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对不能利用产品和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处置,最终促进实现物质生产和消费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和旅游名城,是我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进一步提升西安市的综合实力,加快“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建设,在西部率先实现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编制西安市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对保障西安市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市循环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是西安市“十一五”规划48个专项规划之一。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和实践科研成果,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西安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编制组
目 录
0 总则
为了推动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促进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循环经济建设对减少废物排放、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的作用,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循环经济建设是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
规划范围
本规划包括西安市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983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2006年~2010年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国家环保总局,;
(4)《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
(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6)《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7)《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8)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次修编);
(9)《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白皮书)
(10)《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西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11)《西安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西安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1 基本情况
西安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黄河中游的关中盆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07o40′~109o49′和北纬33o39′~34o45′之间。西安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和高陵、蓝田、周至、户县四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总人口725万。其中,中心城区规划面积275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万人。
西安市行政区划范围见附图1(西安市行政区域图)。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西安市目前已基本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设备、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的科研、生产基地和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