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破解城市内涝之困
近日,我国南方多地迎来暴雨天气,湖南、湖北、贵州等省份多处地段出现内涝,部分道路中断。夏季降水增多,当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时,就容易发生内涝。内涝有何危害?如何防范应对?
为何会发生内涝?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城市地面硬化阻隔雨水就地渗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城市在建设中大量采用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材质铺设地面。硬化地面完全阻隔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使城市地下水位难以回升,直接影响植被的健康。地面硬化了,水根本渗透不到地下,地下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多了。雨水顺着硬化路面汇流到城市低洼地区,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积水问题加重。
☆雨污水分流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各个城市在新区规划建设时,都能充分考虑并建设实施雨污水分流。但在旧城改造和雨污管道改建上,明显存在滞后,导致很多城市目前都是雨污水合流,也就是直接将雨水排入污水管道,而新建雨水管道形同虚设。
☆城市天然蓄水池过少
城市天然蓄水池(湖泊、沼泽、湿地)过少,使得下雨之后雨水没有暂时汇集的地方,造成积水。
☆其他原因
还有很多原因可能会造成积水和城市内涝。比如,一些路面坡度过大,而低洼处排水不畅会造成积水;排水管线过少,多分布于主要道路的路面下,使得其他一些排水设施未触及的区域形成积水。
有哪些危害?
内涝发生时,通常造成货物流通受阻、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如果变电站、输电输气线路、供水线路和通信线路出现故障,就会停电、停水、停气,通信中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城市内涝一旦发生,影响城市的道路、桥梁、地铁、火车及机场等公共交通设施,给人们的出行、货物的运输以及应急救援带来困难,致使城市交通瘫痪。
内涝时,位于城市低洼地区的商业和生产企业一旦受淹,工商业活动会受到影响,打乱各企业的生产计划。
哪些地方
容易发生内涝?
城市的易涝点通常位于城市低洼地区,也有一些地势较高区域由于排水不畅导致积水形成易涝点。
一般情况下,城市内涝易发区域有:城区低洼地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车库、危旧房屋以及在建工地等。
相关案例
18日,河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天气,其中保定西南部、衡水南部、邢台中西部、邯郸等地有107个乡镇降水量超过50毫米,部分小区道路积水严重,多辆汽车被淹,当地市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5日凌晨1时起,湖南株洲突降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14毫米,突破历史极值,导致城区多处内涝严重,部分区域发生滑坡。
8日,受台风影响,福建各地遭受暴雨袭击,其中福州风雨极大,已创历史单日最大雨量,并导致城区内涝,交通严重受阻。
如何应对城市内涝?
低洼地区危旧房屋内居民自救:身处危旧房屋的居民,下雨不要在屋内停留,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社区等基层组织应第一时间组织危旧房屋内的居民进行安全转移,居民要听从组织部门的安排,要求撤离的话要立即撤离,确保人身安全。
避险场所最好选择就近的高地、楼顶,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户外出行:发生内涝后,大家要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建议乘坐公交车,并注意路况信息,避开积水和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