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负债经营.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负债经营.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负债经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负债经营一、负债经营的特点(一)融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二)融资富有弹性,举借债务取得资金的限制性相对宽容,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一定的弹性; (三)融资成本较低; (四) 融资风险高, 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金, 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1 负债经营的现实意义从财务理论角度考察, 各流派对负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的地方, 即认为债务有抵税、激励、不会分散控制权、降低代理成本和传递积极信号的好处。当然这些积极作用对企业负债经营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从对经营负债的理解可以看出负债经营不等于企业负债, 负债经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企业负债, 企业成功负债经营除了能够获得负债的一般好处外还有以下方面的积极作用: (1) 享受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是指负债对权益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作用, 即借入资金可以调节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债务利息一般有固定比例, 不论利润多少, 债务利息是不变的。当借入资金的利息率小于借入资金的收益率时, 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一项固定支出, 在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会使权益收益率带来更大幅度的变动。这时的负债才会增加权益资金的收益率, 称为财务杠杆的正作用。即当只有使用借入资本( 负债) 有收益, 并且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是才会发生财务杆杠作用。 2) 负债经营可以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利用举债扩大生产规模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企业实际偿还的负债是以账面价值计算的, 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账面价值要小, 即此时债务人可以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3) 负债经营可以使企业保持适宜的现金流。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为了获得大量的现金, 而是为了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保持最适宜的现金流量, 让全部资金都能有效运作, 获取最大效益。采用负债经营后, 当企业获得大量利润并有现金净流入量时, 既可以用多余现金偿还债务, 降低财务费用, 维护企业信誉, 又可以将闲置现金进行合适的投资, 非常灵活方便。【摘要】在对合肥美菱股份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中发现, 其资本结构不尽合理, 融资渠道单一、负债率较高。这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菱公司的迅速发展。针对美菱资本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及其成因, 本文对美菱公司如何优化资本结构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析。一、引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MM 理论首次运用数学模型分析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的内在关系, 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 20 世纪 60 年代末, 西方金融学家沿用 MM 理论的分析方法, 放松 MM 的假设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的关系。其中一个学派研究各类税收差异与资本结构的关系, 另一学派研究破产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但最后两个学派归结到斯科特(Scott ) 等人倡导的权衡理论。权衡学派认为, 公司的资本结构是权衡税收优惠与破产成本后形成的。由于企业风险随债务的增加而上升, 因而制约了公司无限追求税盾效应。因此, 公司最佳资本结构是平衡税盾效应和因陷入财务困境概率上升而导致的各种成本的结果。权衡理论是建立在纯粹的税收利益和破产成本相互权衡的基础上, 这种论述得到了实证研究上的支持。二、美菱股份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第一,翻开美菱股份 2005 年年报:负债 亿元,权益资本为 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 64%。美菱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不甚理想, 2003 年发生近 2 亿元亏损、 2004 、 2005 年年利润也仅 1000 万元左右。销售净利率、每股收益在行业内排名都在第十位。净利润增长率排名第十五位,成长性较差。第二, 公司负债的构成不合理, 流动负债高达 亿元, 占总负债的 99%, 其中银行短期借款就达 6 亿多。流动比率仅为 , 明显低于标准比率 2 ,而同行业海尔为 。依据资本结构权衡理论,美菱股份的资本结构明显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此高的负债率,如此低的流动比率使公司潜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三、美菱股份公司资本结构问题成因分析(一)体制转轨造成对银行的严重依赖美菱股份是 1992 年经安徽体改委批准,由原来的美菱电冰箱总厂改制而来。改制前, 资本投入主要依靠国家; 改制后, 由于企业经营业绩没有得到迅速提升, 内部资金积累缺乏空间; 加上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需要量急剧增加, 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企业的融资格局逐渐由财政主导型转变为银行主导型。即使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但银行仍是企业主要资金的提供者。在这种制度安排下, 银行贷款对企业是一种“软约束”。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