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最新高考化学的应试解题技巧介绍-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高考化学的应试解题技巧介绍-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doc

上传人:WonderZ 2021/7/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高考化学的应试解题技巧介绍-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新高考化学的应试解题技巧介绍: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试卷中的选择题、解答题的关键词你找对了吗?一道题,如果能迅速审清题意,找到关键词,那么你离正确答案不远了。在应试过程中,方便又快速的应试技巧也是可以加分的哦。下面由WTT为大家提供关于最新高考化学的应试解题技巧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化学应试解题技巧一:把握关键字
把握关键字,准确理解化学概念,规范表达化学用语。
09年高考化学阅卷对错别字及化学用语表达不完整是“斤斤计较”的。同样第21题⑶的② 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标准答案是:平面三角形。评分细则中只认同了“型”可以等同于“形”,其他的如果写成“平面三角角”、“平面三角角形”、“平面三角”等这些都视为错误。
化学语言的准确运用,是建立在对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的。这让我们联想到了2021年阅卷时,对15题⑶评分细则的制定情况。
08年第15题的⑶原题是: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标准答案是:防止倒吸。在评分细则中,对关键表述“倒吸”学生若回答成“倒流”、“流回去”都认同了,但说成“回流”就不能得分,因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化学概念了,不能仅从字面理解“回”也即“倒”的意思。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概念、用语、原理、公式等从定义、表达式、内涵和外延上抓住实质和重点,从微观本质上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忆表象、结论和规律的简单表述,更不能望文生义!在各种教学及效果反馈活动中,如提问、作业、检测等,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加强规范表达训练,认真细致地指导把好质量关。
化学应试解题技巧二:重视实验的客观性
重视实验的客观性,细致观察,全面、准确、规范地描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设计、操作严谨规范决定了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化学考试中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的要求是客观、准确、规范的。
如,09年第15题的⑴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标准答案是: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OH)3 沉淀完全。在评分细则中,对这一答案中的两处关键表达都有明确要求:一是“取少量上层清液”,若没有表述则扣分,因为如果不取样而直接向原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就是引入新的杂质,这是科学性错误。若回答时体现出取样的含义则就视为等同了,如说成“取样”、“向少量”、“取滤液”等等。二是“血红色”现象的描绘,若说成“血红色沉淀”则扣分,因为溶液和沉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散系,应明确区分。而有些描绘视为对现象描述不够准确但没有计较,如“红色”、“溶液颜色变深”等等。由此,我们应注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教材上的概念、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准确理解和模仿。
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一空的评阅中还出现了很多没有明确指向性的回答,如“滴加KSCN溶液,看是否出现血红色溶液”,这样回答的考生可能是掌握了Fe3+的鉴定方法的,但是这种回答是不能得分的。因为没有明确给出与 “是”获“否”相应的结论。而我们平时的测试中,对于此类回答往往不计较,认为学生懂了,但是在这里却十分计较,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呀。
化学应试解题技巧三:科学答题
解答技巧不是投机取巧,科学答题,防止答题过程中的弄巧成拙

这次阅卷中暴露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