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徐志摩诗词的意境美
摘 要:“如果说胡适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小脚放大,郭沫若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增添了气吞寰宇的气势,徐志摩则使中国新诗充满了灵性。徐诗的这种空灵之美来自于诗人一颗真挚的童心,他的诗是他真性灵的流露。”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具有了很高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徐志摩词;意境美
一、情景交融之美
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在表现诗歌关于“情景交融 ”这一 文学 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然不言情,但 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月 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一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 !仅短短八句,其浓郁的诗意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构思手法。由于诗人自我的切入,写景不再成为复制或呈现,写景即写诗人之景
――“ 完全的梦境”,在切人之 时 ,现实的我抽身离 去,自我的情感看不见了,个人的经历、思想看不见 了,闪耀于读者眼前的是自然美的形体和光辉。整首诗的韵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这首诗在写景但更是在写情。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 但景却历历如现。《为要寻找一颗明星》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之一,这首诗歌不是现实世界的誊写,而是感觉领域的探索。在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天空、黑 暗,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实在的生活内容。凡是这些景物总会在被理解后消失,然后被诗人的某种情感替代,这使得诗歌情中见景,景中有情,使诗歌达到了通常文字难以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独到之处 。
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 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再别康桥》可谓是这一意境类型的力作:“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诗人对康桥惜别的深情。诗人以“ 轻轻 的”、“ 走 ”、“ 来 ”、“ 招 手”、“ 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 ,描绘了一 幅幅流动的画面,构 成了一 处处美妙的意境, 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把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二、空灵美
首先,徐志摩善于选择具有空灵色彩的自然现象,无论是在早期还是在后期,他的诗歌 中采自大自然的意象比比皆是。例如“清风”、“云松”、“幽谷”、“田野”、“卷烟”、“云彩”、 “橹声”、“黄昏”、“黄叶”、“雪花”、“明星”、“大海”、“浪涛”、“秋叶”、“桂花”、“石榴花香”、“冷清清的庙”……这些充满灵性的自然意象色彩绚丽,空灵剔透,婀娜多姿,使 诗散发出独有的芬芳与风韵。徐志摩说:“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象一个裸体的小孩扑人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
“空灵的存在和使用是因为人拥有一种根据不完整的信息造成完整形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