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摘要: 众所周知, 学习态度是人类态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着人在寻求知识领域的发展, 也决定了人的整体素质提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兴国之本, 高等教育规模逐年扩大, 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 对不少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担忧和失望, 进而对高等教育的价值产生了质疑。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也是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观反映。学习态度, 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态度, 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在大学生中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 学生在长期持续的强制性的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厌学心理, 以及由此引发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它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促进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应对促进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从而促进高校学生思想、学习良好化发展。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态度教育学习目标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学校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专业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大背景中接受熏陶,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这对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学生自身,对学校、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 现如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老师评价大学生的首要指标, 不同的学校和老师对于这个指标的平均使用率已高达 70% 以上。而对于正在摄取丰富知识的大学生而言, 学习态度及其改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在叙述大学生学习态度改变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具体施策及对未来的展望, 了解大学生学习态度改变的相关知识, 这将有助于人们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地研究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问题, 对今后正确指导大学生学习, 挖掘学习潜能和培养学习兴趣, 都具有现实意义。态度是指个体自身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 它对社会存在持有一定的结构和相对较为稳定的性质。态度作为一种具有认知基础的心理反应倾向, 它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 且认知是情感的基础, 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的结果。态度始终影响着个体自身对行为的选择, 促使行为的出现的可能性。发展高等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 质量控制是关键。但是, 目前大学生学习态度究竟怎样、在校期间是否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