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居安思危”出自《圣经》, 郑国为感谢晋的救援, 给晋国送去大批的礼物,晋文公但愿你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还有许多事情要办。“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居安思危”告诉我们, 安居的时候, 要随时想到可能发生危难, 保持警惕, 有所准备, 就能避免突然的祸患。和平时期, 作为军人更要树立居安思索解除的思想,做到常备不懈。一、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我们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在外敌侵略之时, 一般都能充分认识武装力量的重要, 全力以赴投入抗击侵略者的斗争, 而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 又往往忘记武器, 不思索外患, 固而导致国家受难甚至灭亡的例子并不鲜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正当纳粹德国加紧扩军备战, 频频对邻近的弱小民族伸出侵略之手的时候, 法国政府却一味执行“缓靖政策”自恃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 拥有“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 疏于战争训练。因此, 在战争危险日益加剧的时候, 国防费得不到满足, 后工厂因武器长期不定型而无所事事, 法军的装备迟迟未能更新, 甚至连军官的***也不够, 直到遭到全面进军的第三天, 才开始考虑到意大利购买***。结果, 法国在短短的六个星期里就灭亡了。 1990年 8月2日凌晨2时, 伊拉克军队由坦克和装开路, 长驱直入南邻小国科威特,仅5个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瑞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约米尼, 较为深刻地提示过和平时期民族尚武精神和士气自然衰退的趋势。他认为:“军队战斗力在和平时期最容易退化。”这是因为, 在大规模战争时期, 由于战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 与绝大多数国民的直接利益休戚相关。因而最能激发起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热忱和全民族的尚武精神。而在和平时期,人们会感到武器与自己切身利益无关, 即使是局部的周边战争, 也不一定以引起全民族的危机感。久而久之, 民族的尚武精神便被“和平暧风”所吹化, 人们不再崇尚武德, 不再重视军备, 甚至会视军队为社会的“毒瘤”。认为和平时期的军队没有用,这样,军队地位下降。军人也就失去光荣感和责任感, 从而导致士气下降, 约米尼的分析确实发人深思。因此, 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 便具有一种新的意义: 即阻断人们心理嬗变, 引起民族的警觉。国防、军队的客观存在, 表明世界上还有战争的危险、威胁, 居安要思危, 部队也要常抓不懈。现在美国、日本, 都经常不断地向国民宣传本国所受到的威胁与挑战, 报刊、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介每天都大量报道世界各地的军事新闻, 反复出现历史上的战争题材, 电影、戏剧和文学作品中其目的就是让国民保持种精神状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二、屈辱——民族的昨天或许, 世界上还很少有哪个称雄数千年的泱泱大国, 象中国那样在近百年内遭受过如此巨大的耻辱。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 4000 余文明的历史。中国比古希腊, 古罗马早 1000 多年, 进入“文明时代”。比西欧早 1000 多年进入封建社会。到了唐朝,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发展到了全盛的时期, 为世人瞩目, 其后, 中国几经动乱和民族战争, 但始终是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 其疆域是巩固的, 并随着民族融合而扩大。然而, 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长期闭关自守的政策, 严重迟滞了发展的速度, 及到清朝乾嘉年间,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退,勃兴的西文列强乘机向古老的中国插入了尖刀。 184 0 年中国在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