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7.四逆汤.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7.四逆汤.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7/25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7.四逆汤.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陈明、张印生
【方药】甘草(炙)(6克)干姜(6~9克)附子生用(5~10克)
【煎服】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
法:久煎,分两次温服)。
【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92)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25)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277)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2)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53)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1)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76)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8)
【解说】本方主治三阴寒证,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剂。凡疾病发展到三阴阶段,心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的
严重阶段,如太阴病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少阴病之恶寒厥逆、脉微、但欲寐;厥阴病之表热里寒、手
足厥冷等,均可使用本方。此即《》所谓“寒***于,治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
之’’之意。附子大辛大热,纯阳有毒,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剂,通行十二经,先用尤能迅达.
内外逐寒。干姜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升发阳气。甘草既能解毒,又能缓姜、附辛烈之性,合而回
阳救逆,又不致有暴散之虞。附子含有***,为安全起见,煎制药物时,须文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运用】
一、阴盛阳亡
俞长荣医案:苏某妻,三十余岁。月经期中不慎冲水,夜间忽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咏微细
欲绝,手足厥逆。当即针人中及十宣穴出血,血色紫黯难以挤出。针时能呼痛,并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
入睡。此因阴寒太盛,阳气大衰,气血凝滞之故。急当量经散寒挽扶阳气。拟大剂四逆汤一方。处方:
炮附子24克,北干姜12克,炙甘草12克,水煎,嘱分4次温最,每半小时灌服1次。
病者家属问:此证如此严重,为何将药分作四次,而不一次服下使其速愈?我说:正因其症状严重,才
取“重剂缓服’’办法。其目的为使药力相继,缓缓振奋其阳气而驱散阴寒。譬如春临大地'冰雪自然溶
解;如果一剂顿服,恐有“脉暴出’’之变,譬如突然烈日当空,冰雪骤,反致弥漫成灾。家属信服。服
全剂未完,果然四肢转置,脉回,清醒如初。
按语:经期冲水,寒中少阴,阴寒大盛于内,非四逆汤之温不足以驱阴霾。然服药之法,犹当考虑,本案
分四次温服,缓缓给与,则使药力绵绵,阳气续生。此法值得临床效法。
二、少阴伤寒
刘渡舟医案:唐某某,男,75岁。冬月感寒,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家存羚翘解毒丸,感觉精神甚
疲,并且手足发凉。其子恳求刘老诊治。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懒于言语,切脉未久,即侧头欲
睡,握其两手,凉而不温。视其舌则淡嫩而白,切其脉不浮而反沉。脉证所现,此为少阴伤寒之证候。肾
阳已虚,老怕伤寒,如再进凉药,必拔肾根,恐生叵测。法当急温少阴,与四逆汤。
附子12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
服1剂,精神转佳。再剂,手足转温而愈。
按语:精神不振而见“但欲寐’’,为少阴阳光不振,阴寒用事的反映。《》说:“阳
气者,精则养神”,今阳虚神失所养,是以嗜睡而精神不振,手足发凉,脉不浮而反沉。故用四逆汤以急
温少阴之阳气,亦“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之义。
三、水肿(慢性肾炎)
徐宏成医案:左季氏,女,65岁,患慢性肾炎、肾性高血压多年。初诊:神疲欲寐,语声细微,头目眩
晕,心烦难眠,四肢厥逆,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脉沉微,舌尖微红,苔白滑。血压200/120毫
米***柱。尿常规:蛋白(+++),管型(+),红细胞(+)。此属阴盛阳浮,水气不化所致之水肿。急宜
甘温聚补,复阳化气,方用四逆汤加味:
附子6克,干姜5克,炙甘草6克,党参9克,茯苓12克,3剂。
二诊:病见起色,语声清晰,水肿渐退,腰痛复作,血压160/100毫米***柱,余症同前。效不更方,上方加
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益母草12克,续服5剂。三诊:肿已退尽,余症悉消,血压130/90毫米***柱,尿常
规:蛋白(+)。嘱服桂附地黄丸以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