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释迦塔.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释迦塔.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8/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释迦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仅建筑一支的瑰宝就不胜枚举,而应县木塔则是纯木结构建筑中集大成者,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可谓硕果仅存。
应县木塔的建筑时间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几种说法中拘禁时间最短的是建成于辽代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算来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近千年的风雨沧桑不曾使64米高的木塔低头,这其中的奥妙除了历代应县人对木塔的修缮外,主要还是由于木塔本身在设计上的巧夺天工,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千年木塔今天的傲然独立彰显了中华文明传承的生命力。
应县木塔主要是为了供奉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而修建,传说释迦牟尼涅磐后有7颗佛牙舍利***,1974年在应县木塔出土了一对佛牙舍利,这与1981年在法门寺出土四枚佛指舍利均为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涅磐经上说:“舍利者,即如来真身”,这些舍利的发现震惊了佛教界,为佛教界的最高圣物。
由于木塔的建塔时间并不确定,在应县志上有如下的记载:
金明昌六年(1195) 木塔附属建筑修建完成。
元延祐七年(1320) 荣禄大夫、平章政事阿里伯奉旨监造,再次进行大规模的修缮
明正德三年(1508) 武宗令太监周善监工修葺
正德十二年(1517) 重塑佛像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 知州章弘进行大规模修整
清同治五年(1886) 县人集资重修
1928年、1929年木塔经两次战争,多处受炮击,其后,县人集资休整所损
1933年县人集资将木塔各层的夹泥墙换成木隔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保管,并将应县木塔设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自古以来以农耕为养民之根基,深厚的农耕文化孕育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可谓是人杰地灵。
主要的历史人物:
唐代:沙陀一族
李克用:
沙陀族,生于应州,据传在他出生时,家里的井中飞出一对金凤凰,于是其父以井为基建起了一座城池,即今天的应县金城镇。唐末时,黄巢起义,李克用率领三万人马在良田坡击溃黄巢三十万大军,唐朝统治者风气为晋王,戎马一生。
后唐:
李存勖:
李克用之子,继承其父遗志,建立后唐政权,历史上被称为后唐庄宗。
李嗣源:
李克用义子,继李存勖之后成为后唐皇帝,史称后唐明宗。
安重诲:
庄宗时名臣。
辽:
萧绰(萧太后):
辽兴宗皇后,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
邢抱朴、邢抱质:
二人为亲兄弟,均官居辽朝宰相。
金:
高汝砺:
金朝宰相。
康公弼:
权倾一时,封为道国公。

古往今来,不少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佛门子弟登临木塔,尽兴游览之余,挥毫泼墨,留下了60多面珍贵的匾额楹联。其中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题“峻极神工”和明武英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笔力苍劲,为绝代珍品。
“释迦塔”巨匾记载着木塔建造和第一次维修时间,为考证木塔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史料。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采泛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从空中俯视木塔为平面八角,从外观为五层,底层扩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