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金融如何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张琳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
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正在进行着飞速发展,并开始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因此, 为了农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我国正在对农业的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以及改革等 相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当前,结构性矛盾取代了总量不足,成了农业方面的主 要矛盾,而阶段性供给不足和供大于求则是其主要表现,可以说主要矛盾就是 供给侧,而这与仍然突出的各类问题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失衡的农产品供求 结构、不合理的要素配置、过大压力的资源环境以及持续增长乏力的农民收入等。 今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 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出。足以可见,由于农业供给侧在结构性方面的改革不断深 入,推动了产融结合逐渐加深,也使得金融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也越发明显。
关键词:
金融;农业;狈改革;
在2016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明确的指出,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增强农业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以使农业供给体系的 效率更高,质量更佳,获得充足的农产品供给,并确保质量和品种能够符合消 费者的相关需要,进而保证农产品能够进行结构合理以及保障有力的供给。所以, 供给侧改革己经成为引导“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
1农村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
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农村的总贷款余额与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了 21. 61万 亿和6. 15万亿元。由此可见,从整体上来说,我国还是拥有充足的农村资金, 但“三农”企业难以融资好和融资贵等相关情况还是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继 而也就很难实现信贷愿望,让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美国斯坦福大 学著名教授肖(Shaw)与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其所 编纂的文章中将“金融抑制理论”概念给提了出来,而深化改革农村金融也正 是改善农村金融抑制所需要的。因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还稍显滞后,过去 多以计划方式为主,但是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一方式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有 新的计划管理方式出现,但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过于严格的
对农村金融进行管理,从而抑制了金融。而农村经济的金融需求也因为农村金融 二元结构而没有得到满足,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不足的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严重缺失的农村金融机构和落后的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服务内容是导致出现上 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2农村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
现阶段,三农企业是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对象,而由于三农企业普遍都具 有一定的资金缺口,加之还有其它一系列矛盾,如不能贷、银行不敢贷等。与此 同时,期短、量小、求快、频繁等为农村金融主体的主要特征。其次,生产周期 短也是“三农”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在单笔信贷方面的资金需求也不高, 但存在较为急迫的一些信贷审批需求,需要较为频繁的去发放信贷资金。现阶段, 针对农村金融大风险且担保和抵押也没有的情况,国有银行一般对贷款均是较 为抵触的,再加上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所以经常出现一些不敢贷的相 符。为此,诸多“三农”企业获得资金的支持只能够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
据央行有关统计表明,在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