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哲学史论文中国哲学史的相关论文
中国哲学史的相关论文篇一
摘要:萧汉明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易学史家和中国哲学史家。他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易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等多种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其为学的致思取向是从古代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出发,融入对哲学原理的思考,促进传统哲学现代化,指出并论证了辩证综合哲学是当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萧汉明;易学;道家道教;自然哲学;哲学方法论
萧汉明先生,1940年10月生,湖北孝感人。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本科,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三位先生。1982年毕业,获武汉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留校后从事中国哲学教学与科研20多年,先后被评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出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1999年受聘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20xx年2月退休。20多年间,他先后出版了《船山易学研究》、《阴阳大化与人生》、《周易参同契研究》、《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周易本义导读》、《道家与长江文化》、《传统哲学的魅力》等个人专著7部,与师友合编《周易纵横录》、《医易会通精义》等文集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易哲学、道家与道教哲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等多种学术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深化并丰富了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等老一辈专家开创的珞珈中国哲学学科的思想内容。
萧汉明先生治学的特点是从中国哲学史人手,他非常注重对中国哲学史文献、中国哲学原著的研读,他的大多数学术论文都带有强烈的“史”的性质,这种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梳理某种中国哲学史的宏观线索,二是对中国哲学史上某一特定问题作出具体的史的考辨,两者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治学的总目标,是尽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域中,发掘出有益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并从中汲取有益于改善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的传统精髓,推动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一、易学研究
萧汉明先生首先是作为一个易学史家称名于世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与师友一道主办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周易研讨会,推动了易学研究的复苏,而奠定他在易学界之地位的乃是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船山易学研究》(华夏出版社1987年),这部书也是易学界第一部有关船山易学思想的综合研究专著,勾勒出了船山易学思想的体系,而整部著作的一个核心线索乃是发掘船山的辩证法思想,并指出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萧汉明先生指出,“乾坤并建统宗全《易》,是王夫之易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王夫之看来,研究《周易》之道,如果不能把握乾坤并建为《周易》之统宗,那就有堕入释老以虚无为本的泥沆”。如果从进一步深入的内部理论结构来看,乾坤并建的理论依据在于阴阳矛盾的普遍性,意即物质基本结构中的两种相对立的成分阴阳二气必相倚不离而不孤行于天地之间。由于阴阳二气有两种不同的存在状况,而使得太极也有两种存在状况:阴阳二气浑沦未分,纲绵不已,乃太极“未有形器之先”的存在状况;阴阳既分,成象成形,化生不息,乃太极“既有形器之后”的存在状况。这两种存在状况在逻辑上又是一体一用,前者为体,后者为用,两者相须而有,都是“和之至”的“太和”状态。时空上无限的宇宙物质之运动不息,现象世界之变化多端,正是由于太极内部的这两种自我运动的蓬勃展开而造成的,即宇宙“万有”是从絪緼组太和中扩展开来的,在“絪緼而化生”的过程中,阴阳矛盾关系得以全面展开。萧汉明先生指出,船山的这种易学思想所阐述的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体系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的理论宝库。萧汉明先生以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该书问世后,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船山易学研究为起点和基础,萧汉明先生在以后的20多年里,在易学上进一步开辟了其它论域,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关于《周易》经传问题的研究。萧汉明先生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易学中的哲学问题,这从他对船山易学的研究中就可以看出。随后他进入了《周易》经传的专门研究,同样,他最为看重的还是《周易》的哲学思想问题。但他又与其他许多人只引用《周易》辞句而不管卦爻象数来发挥各自的义理思想的做法不一样,他注重的是结合象数来看义理。当然,这个象数与象数派愈讲愈繁复的象数不一样,这个象数其实是超义理与象数派别的,或者说在两个派别中都会使用的一些最基本的象数,如爻位、爻性、爻与爻之间的承乘比应之关系等等。哪怕是被认为反对汉易象数之学的王弼也并非不用基本象数。萧汉明先生所要考察的就是这基本象数与《周易》思想之关系问题。比如,萧汉明先生曾经在《论(周易)的哲学思想与爻性爻位的关系》(《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一文中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