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因工程在食品中的应用张银江(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 阐述了基因工程的技术溯源, 论述了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食品的由来, 最近转基因食品的应用, 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美好发展前景。关键词: 基因工程; 食品工业; 应用; 转基因食品 1 基因工程的定义基因工程是采用类似工程技术的方法, 将不同生物或人工合成的 DNA, 按照设计方案重新合, 并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一起得到复制与表达。关于基因工程所使用的术语也还没有好地统一, 常用的还有遗传工程、基因操作、重组 DNA 技术、基因克隆和分子克隆等[1]。 DN A 重组、表达和克隆是生物工程核心内容。基因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是从某些生物细胞中取得所需要的 DNA 片段, 或在人工控制下合成目的基因, 并与载体进行体外重组; 然后将重组的 DNA 转化到受体的活细胞中去, 改变受体细胞的遗传特性。 1 .1 基因工程的技术溯源 1857 年至 1864 年,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 提出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1909 年, 丹麦生物学家约翰生首先提出用基因一词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1910 年至 191 5 年,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试验, 首次将代表某一性状的基因同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创立了基因学说[2]。 20 世纪 50 年代初开始, 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 对生物细胞核中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结构和功能有了比较清晰的阐述。 70 年代初实现了 DNA 重组技术或称为克隆技术, 逐步形成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内容, 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的生物技术。这一技术发展到今天, 正在形成产业化并成为世界领先专业技术领域之一, 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农业、环保、能源和国防等许多部门, 并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将为全球面临的蛋白质缺乏、能源、环保和癌症治疗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1973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医学院 Coke 和 Boyer 两位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 DN A 分子重组试验, 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序幕。 1982 年转基因/ 超级鼠 0 的构建成功, 1985 年转基因鱼的问世, 标志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应用的开端, 基因工程食品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3]。基因工程问世近 30年, 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 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改造食品原料基因工程在改造食品原料方面的运用, 可以根据原料的来源不同分为两方面, 即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跟转基因动物源食品 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转基因植物可被改革而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 这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4]。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 改变生长周期或花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 作为某些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反应器, 进行大规模生产; 研究基因在植物个体发育中, 以及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的功能。植物基因转化方法包括四类,即农杆菌介导法、直接转入法、原生质体融合、花粉管通道法。模生产; 研究基因在植物个体发育中, 以及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的功能。植物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