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航工业质量月广播稿
篇一:质量广播稿
质量来源于对细节的执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类似这样的
口号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许多。喊口号很容易,做工作很难。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让我们看看日本人对于质量的近乎偏执的狂热。或许会有所触动。真正明
白日本以我们十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六分之一的国土,创造经济奇迹的奥秘。
日本一家贸易公司接到了本田的一笔订单:为本田公司一款新车,生产使用
于自动车门上的一只小马达。
他们将这笔订单的生产任务,交给了中国广东的一家合作工厂去做。并以千
万年薪,聘请了一位日本的电机专家,每周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之间,负责品质管
理监督。
仅仅使用在这个小马达上的一个小零件,就要进行耐尘耐水耐热耐寒耐热冲
击耐撬耐震等等,等等,大大小小共37项检测试验,而为了说明这些试验项目
的检测要求和性能,规格书整整写了46页纸。
第一批3000个马达运送到日本之后,被查出有7个不合格。部长亲自领着
电机专家赶到广东的工厂,通宵达旦地连夜检查问题出在哪儿。但却没查出来。在接下来的几批马达出厂后,部长将在工厂负责出厂品质检测的25名中国
员工,跟随每批马达一起,如数集体邀请到日本来。让同样的一批人,对运送到
日本的马达,以相同的方式,在日本再进行一次同样的复查。最后日方最终检验。日方负责他们在日本的住宿费和生活费、以及来往日本的交通费等一切费用支
出。
这笔本田公司的马达生产项目,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也被贸易公司的
部长活生生弄成了一笔只赔不赚的生意,因为所花的成本代价实在太大了!
但尽管贴钱赔本到了有些劳民伤财的感觉,甚至还受到中方合作工厂的抱
怨,这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部长,却不仅没被降职,反而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赞赏。
最后还得到了升迁。从国际业务部的部长,提升为整个名古屋分公司的负责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
这份自负与自尊,令日本匠人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
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质量来源于对细节的执着。我们正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日本的匠
人气质。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兴旺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
质量保证部
2013年9月18日
篇二:质量至上--质量月稿件
质量至上
----质量月稿件
质量是一切东西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话。尤其是对于我们单位来说,质量更是我们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们谁也不能保证只要我们的设备质量一流了,我们的企业就是一流的,我们就能进入世界500强了,我们的企业就能屹立百年了。但是,我认为,如果想打造自己的一流品牌,质量一流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一台机器正常运行的效果取决于每个部件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发挥出来,配合是否准确到位。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零部件。我关心整个企业的发展,而我现在所要做的是发挥我这个零部件的作用、并且配合好周围齿轮的运行。
质量时刻在心中——表明质量是人控制的。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是在每一级生产工序中做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因此应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 质量时刻谨记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一个易犯的错误。有效的管理者和职工,为事情结果负责。我认为,认识错误有助于解决问题,与外国人相比中国人更不愿意认错。在中国以往的政治斗争中,如果认错就要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现在,在企业中,往往认错就代表牺牲。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或者管理者,应该先学习如何认错,为事情的结果负责。其次,不能由于认错而指责某人,也不应该由于认错而要其负起过失的责任,把矛头指向他。多数情况下认错有助于事情的解决。
我们来看看一个孩子撞桌子的故事:小孩儿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大哭。中国妈妈和日本妈妈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中国妈妈往往第一个动作是打桌子,当然这是哄小孩儿的一种方法,可是在无形之中告诉孩子,是桌子撞了孩子,不是孩子的错,责任在别人。日本妈妈会把孩子带到桌子旁边说:“来,再走一次。一个人跑步会撞到桌子有3个原因:第一个是小孩儿跑步的速度太快,躲闪不及;第二个是小孩儿的眼睛一直看着地没有注意前方;第三个是小孩儿心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种呢?”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桌子是没有生命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