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杨振宁传》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振宁传》读后感.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1/8/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振宁传》读后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杨振宁传》读后感
假期中有幸读到杨建邺先生写的关于杨振宁先生的传 记文——《杨振宁传》 , 240000 字的介绍让我对杨振宁先生 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我对物理也感兴趣,所我以对此 人物就更加的喜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先来简介一下其本人:杨振宁,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 美籍华人, 1957 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教授是自爱 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 20 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 是 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杨振宁先生有如此佳绩与其家庭背景和人文熏陶是离 不开的。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留学归来的知名学者, 1929 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数学系教授。由于父亲的关系,杨振宁 在清华园度过了 8 年的少年生活,这给杨振宁留下了温馨的 回忆,也锻造了一个聪颖好学的学子。清华园对聪颖好学的 少年杨振宁,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更是一份再好不过的礼 物,对日后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年的西南联大,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无疑是一个神圣 的殿堂,杨振宁曾回忆道: “想起在中国的大学生活,对西 南联大的良好学习风气的回忆总使我感动不已。联大的生活 为我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在物理学里的爱憎主要是 在该大学度过的六年时间里培养起来的” 。(即 1938 年—— 1944 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西南联大后,杨振宁既 没有选择父亲专长的数学,也没有选择自己报考的化学,而 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学。可见求学道路上,兴趣至关 重要。这一选择是杨振宁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人生奋斗的目 标,是开始,也是指引
而出国留学,是杨振宁生命中的转折。然而杨振宁的求学之 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万分艰辛,寻师也是屡屡受挫。历经辛 苦远赴美国,先是到哥伦比亚大学找寻仰慕已久的费米教授, 却大失所望的扑了个空。随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希望求学 于维格纳教授,却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扑空。幸好遇到了 昔日西南联大的教授张文裕,在其指点下终于到芝加哥大学 寻得名师,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师费米。这才开始了他真 正的求学之途。
我们都知道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杨振宁的 第一个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实验物理论文。由于动手能力和实 验技巧的欠缺,虽然经过了 20 个月的实验工作,杨振宁还 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实验论文。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 杨振宁的这一志向还是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亲身动 手进行实验的重要意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杨振宁这 20 个月的实验工作也为他日后成为成功 的理论物理学家奠定了基础。
杨振宁能够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是 他将演绎法和归纳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应用,使这两种方法互 为补充,取长补短。因为演绎法和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上各 有所长,会使很多科研项目收效良多。之后杨振宁与李政道 合作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不守恒, 这震动了整个物理界,轰动了整个世界,使得两个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