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8/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
重点:病原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特征
难点:主要防控工作要求
一、疫情概况
近年来,我市病毒性腹泻疫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发生多起以呕吐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疫情涉及小学、幼儿园、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均为诺如病毒Ⅱ型引起,其中一起小学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上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流行特征
呈现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起病病程急等特点,极易引起学生、家长、校方甚至社会恐慌。
以小学最为高发,考虑与小学的人群密集程度高、卫生设施及卫生意识差关系密切。
近期呈现由城区向乡镇蔓延趋势。
周边地区在中学生中出现暴发疫情,对有集体住宿的疫情控制难度更大,下阶段重点关注高中群体。
二、诺如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诺如病毒可分为5个基因组(GI、GII、 GIII、GIV、GV),感染人类的主要是GI、GII和GIV基因组,其中GII的4型()是成人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最常见类型。诺如病毒对各种理化因子有较强的抵抗力,耐乙醚、耐酸、耐热,在 ,60℃,30分钟不能灭活,但煮沸后2分钟病毒失活,含氯10mg/L,30分钟灭活。
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如水源、食物被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也可通过人-人接触或呕吐物和粪便形成的气溶胶传播,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及社区等处暴发流行;全年发病,秋冬季较多。
诺如病毒抗体无明显保护作用,故本病可反复感染,且传播途径众多,不易控制。自然感染后缺乏交叉保护,这是很难开发诺如病毒疫苗的主要原因。
病例的排毒期较长,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检出病毒 。
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患者通常1-3天即可痊愈(自限性),成人以腹泻为主,儿童患者先出现呕吐,然后出现腹泻,体弱及老年人病情较重。
三、感染性腹泻监测
2014年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
高峰期为7-12月,夏秋冬三季;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检出阳性率(%),表明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以病毒为主,特别是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所占比例较高。
12月份病毒阳性率达100%,分别为诺如病毒(43%)和轮状病毒(57%)为主。
四、防控工作要求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
加强疫情监测及 “学校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学生人群中异常病例聚集发生的情况。班主任对学生加强晨检、观察,发现病例(发热伴头痛或呕吐症状,伴或不伴神经和精神异常,腹泻等)及时记录、报告。学校疫情监测工作至所有病例消失两周后为止。班主任每周一次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病例的家属发病情况,持续两周以上。一旦发生疫情,加强周边学校和医疗机构疫情监测,以明确疫情是否在其它学校或集体单位发生、蔓延。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暴发疫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养老院、自然村、社区、工厂、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调查:配合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