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长空利剑心得体会 长空利剑空军篇观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空利剑心得体会 长空利剑空军篇观后感.doc

上传人:673775455 2021/8/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空利剑心得体会 长空利剑空军篇观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空利剑心得体会 长空利剑空军篇观后感
  人民空军,长空利剑心得体会1
  物质的丰腴并不奉送精神的富足。今天,比沉浸于购物狂欢更有意义的,是重温一段曾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一份能创造奇迹的信念。今日长空利剑如你所愿
  ——讲述几个为空军“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呕心沥血的老兵故事
  图为东北老航校机务人员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
  这是一句很响亮的提醒。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闭幕当天上午,守候在人民大会堂“党代表通道”的中外记者,从空军某部原参谋长刘文力代表口中听到一句掷地有声的话:“马上就是‘双十一’了,我想请大家记住的是,这一天,更是我们空军的建军节!”
  物质的丰腴并不奉送精神的富足。今天,比沉浸于购物狂欢更有意义的,是重温一段曾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一份能创造奇迹的信念。
  一鸣惊人裂长空。一年成军,三年成名—这段岁月、这份信念属于空军第一代将士、第一批老兵。
  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纪念日。68年前的今天,伴随着共和国初升的太阳,人民空军宣布组建。30天办起6所航校,6个月培养出第一批飞行员,7个月组建第一支航空兵部队,3个月后一个旅改组为4个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战火中边打边建,
“裂变式”发展壮大,短短3年建成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击落击伤敌机425架,共和国从此骄傲地配上长空利剑!
  辉煌的背后是信念、是拼搏、是牺牲,是第一代空军老兵谱写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谁开始就熟悉空军呢”
  1949年6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北平后,国民党空军不时来袭扰。毛泽东强烈感受到来自天空的威胁,作出了组建空军的决定。
  打仗,打将。在众多将领中,毛泽东选中了刘亚楼。刘亚楼是从长征路上走出来的高级将领,曾赴苏留学,作为四野参谋长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还担任过东北老航校校长。早在东北工作时,他就两次赴老航校调研指导工作,围绕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把“依靠谁、培养谁”作为办校方针确立起来,亲自调整老航校班子,把一批老红军战士安排到重要岗位,从组织上思想上确保了党对航校的领导和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但刘亚楼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当空军司令员。毛泽东找他谈话时,他连连摆手:“主席,这使不得、使不得!我是学陆军的,不懂空军,哪能当空军司令员?”毛泽东拉刘亚楼坐下,充满信任地说:“有谁开始就熟悉空军呢?要我去我也不懂,可总得有人领个头。我就是要你这个自认为做不了的做!
”刘亚楼似乎还有些顾虑。毛泽东说:“你做了那么多年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难道今天还要我做你的思想工作不成?”刘亚楼领会到这话的分量,毫不犹豫地敬一个军礼:“干”。人民空军第一任司令员的重任,就这样落在一位陆军指挥员身上。
  空军创建初期,飞行员很少,有很强的优越感,从各野战军挑选的机关和地勤干部也都是优秀骨干。刘亚楼上任伊始就遇到一个有趣而严肃的问题。在杨村调研时,他听说老百姓看到空军和陆军服装不一样,好奇地问:“空军和陆军哪个大?”空军同志一仰脖子,反问老百姓:“我在天上,他在地上,你说哪个大?”回来后,他又了解到机关的同志经常议论“空军老大还是陆军老大”的问题。他连续几天闷不作声,思忖出答案:陆军和空军不是老大和老二的关系,而是老子和儿子的关系,只有弄清这个关系,才能让我军的优良传统在空军不断线。后来,他在空军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专门讲到这个问题,并提出“在陆军的基础上建设空军”的方针。正是坚持了这一正确方针,人民空军依托陆军的传统、经验、机构、人员,坚强了党的领导,光大了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快速超越发展的建设之路。
  “拖延时间开学,是狗熊”
  处非常之世、干非常之事,必须有非常的勇气和干劲。
  空军的特点是建军先建校。1949年10月30日下午,刘亚楼在军委航空局召开第一次校长会议,来的都是刚刚明确的未来航校领导,命令还没有下就要先干事,目的只有一个:加紧办校建部队。会议开到晚上10点钟,刘亚楼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同志们,党中央毛主席殷切期望我们把空军建设好。我们受命开办航校,一天一小时也不能耽搁。按通常速度建校起码要三四个月的筹备时间,现在只能给一个月,12月1日必须全部开学!”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刘亚楼又把嗓门提高八度:“艰难困苦是对大家的考验,按规定时间开学,是英雄;拖延时间开学,是狗熊,12月1日见分晓!”凝重的气氛一下子被点燃,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议结束后,6个航校负责人带着“军令状”,直奔选定的校址。
  入冬的北方寒风凛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没有能用的飞机,没有一间完好的房子,跑道坑坑洼洼、草比人高,航校领导们一到位就紧张地工作起来。第5航校负责人方子翼刚到济南,就找许世友司令员选址。3天后,空军分配的几十架飞机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