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docx

格式:docx   大小:4,58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docx

上传人:lu2yuwb 2021/8/4 文件大小:4.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包青天的故事概括.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LT
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朝廷大多加以施行。
除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经提议太平无事时把军队调到内地,没有答复。至此时,请求: 解除河北驻守军队,把他们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兖、郸、齐、濮、曹、济各郡,如果有紧急情况,没有误时的忧虑。如果说驻守军队不能立刻削减,请求训练民兵,稍加供给干粮,每年的费用,不到驻守军队一个月的开支,一个州的赋税,那么供给的人数就多了。
没有答复。调任知瀛州,各州用官府的钱做买卖,年累计亏负十多万,都上奏加以除去。因丧子请求任政务清简的郡职,知扬州,调任到庐州,迁升刑部郎中。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开封府尹 后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恢复官位,调任江宁府,召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 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 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升迁谏议大夫、权且代理御史中丞。包拯上奏说: 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地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 仁宗问他说: 你认为立谁为好呢? 包拯回答道: 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臣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臣想立谁,这是怀疑臣。臣已是六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考虑的啊! 仁宗听了大为高兴,说: 这件事还要慢慢商议。
他请求裁减内侍,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按条文督促各路监司尽忠职守,御史府可以自己举荐所属官员,减少官吏一年的休假日期,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蹊田夺牛 张方平任三司使时,由于买土豪的财产,包拯上章将其弹劾免官;宋祁接替了张方平,包拯又弹劾他;宋祁被免后,就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暂代三司使。对此欧阳修说: 包拯是所谓牵牛踩踏了田而夺了人家的牛(蹊田夺牛),处罚已经很重了,可他又贪图肥缺来做那个职务,不也是过分了吗? 包拯因此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的命令,过了很久才出来任职。
嘉佑六年(1061年),升任给事中,任三司使。几天以后,拜枢密副使。不久,调任礼部侍郎,但他推辞不受。
溘然长逝 嘉佑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数日后,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四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篇二:包青天的故事概括】
> > > > 包拯包拯
中文名称: 包拯
又 名: 包待制 字希仁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999~1062生平简介
包拯(999~1062),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历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知端州(今广东高要),有政绩,迁监察御史。仁宗朝号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