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地方古戏对国内戏曲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方古戏对国内戏曲的影响.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4 2021/8/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方古戏对国内戏曲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地方古戏对国内戏曲的影响
李元吉其人
据越南史料记载,李元吉是一名在戏曲音乐方面颇有造诣的乐师,即伶 人。在第二次蒙越战争中(公元1284年)他作为军队中的娱乐服务人员进入越南, 后被陈朝军队俘虏。15世纪成书的越南陈朝史籍《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元至 正二十二年春正月,令王侯公主诸家献诸杂戏。帝阅定其优者赏之。先是破唆都 时,获优人李元吉,善歌,诣势家少年婢子从习北唱。元吉作古传戏,有西方王母献 蟠桃等传。其戏有官人、朱子、旦娘、拘奴等号,凡十二人,着锦袍绣衣,击鼓吹 箫,弹琴抚掌,闹以檀槽,更出迭人为戏,感人令悲则悲,令欢则欢。我国有古传戏 始此。”(P262)从中可见李元吉在被俘虏后,不仅自身能歌善舞,还能将自己所掌 握的戏曲整理出来,教会陈朝众人,并在演出效果上达到了“感人令悲则悲,令欢 则欢”的程度,也算在越南功有所成了吧。另外在另一本越南现代学者明峥所着 的《越南史略初稿》中也写到:“ 1285年,在西结战役中,我们俘虏了一名叫李元 吉的战俘。李元吉本来是一名很好的歌手,他被俘后就把戏传给我国人民。根据 现存材料,李元吉传给我国人民许多剧本。每次上演时,演员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并且有人击鼓弹琴来伴奏。” (P90)相比于越南史书的描述,在中载,可能他作为一个卑微的优伶,身份并不显赫。而且在当 时的中国戏曲界也没有突出的业绩与声名。但是在越南他却找到了用武之地。
李元吉在越南所传戏曲之中国渊源
前文提到的李元吉在陈朝宫廷中传习中国北方的曲剧 ,其中的“王母献 蟠桃”这一出戏,确为宋元之际已有的剧目,其剧名为《王母蟠桃会》,作者名称 不详,且完整剧本今日已无从查找,只在《南曲九宫正始》、《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南词定律》等几本明清时期出版的乐曲谱书中记录了剧中的几首宫调曲牌 ,依
次为:“【中吕引子?金菊对芙蓉】浓霭香中,水云影里,迥然人世难同。似玉皇金 苑,宝录仙宫。万花开处神仙满,尽笑语俱乐春风。蟠桃佳会,特离绛阙,来此相逢。
【正宫近词?春色满皇州】索居仙洞僻,与无心去来白云为侣。清兴逸幽闲自得仙 机。闻知,今日是王母生辰,来庆贺略伸微意。(合)欢娱处,见群仙开列,共乐瑶池。
【前腔换头】今日,晚来和气舒。见祥云满空,光景熙熙。香雾霭,和风丽日迟迟。 偏宜,庭前见花木生春,麟凤跃鱼龙游戏。”这三首曲牌皆为宴会开始前所唱 ,第
一首由王母演唱,后两首则为赴宴的仙人演唱,表现宴会的欢乐热闹的场景。我们 由前文得知,李元吉在传授戏剧演出的过程中使用了官人、朱子、旦娘、拘奴等 角色12人,穿着锦袍绣衣,击鼓吹箫,弹琴抚掌,通过如此多的角色与道具演出,
目的就是将蟠桃盛会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来并供陈朝君臣观赏。依据上述材料 ,我
们无法断定李元吉所传的“西方王母献蟠桃”剧目就是宋元杂剧 《王母蟠桃会》, 亦可能他作了一些改编。但可以确定的是,自李元吉来,陈朝始有古戏,且直接采 用了中国传入的剧目。前文所提到的那本《越南史略初稿》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由越南学者明峥编纂,当时的越南已经建立了越共领导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学术界领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