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依依狮城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加坡见闻记录.doc

格式:doc   大小:8,4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依依狮城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加坡见闻记录.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8/5 文件大小:8.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依依狮城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加坡见闻记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依依狮城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加坡见闻记录
LT
的孩子,考上了新加坡最好的大学同时也是世界100强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但是居然听不懂“小伙子”的意思。
新加坡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这方面我们有亲身体会。国立教育学院(我们进修所在的学院)几乎每月会有一个老师的讲座,由学院的信息资源部门组织安排,介绍一些网络教学的技术使用和心得,我们学生也可以去听。我曾经和同学一起听过两次,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每老师们在讨论某些新开发设备或者软件的性能和优势时候,信息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只要老师需要,提出申请,信息资源部门就去采购,全面普及。新加坡是一个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家,所使用的设备软件均是正版,这样一来也价值不菲,但是国立教育学院在这方面显然是相当大方的。另外所看到的差异是,我们同学之间常常会抱怨相对于理工类课题,语言类课题的经费实在有限,往往是在3000—5000这样的范围浮动。而为我们上课的3位副教授的一个课题,经费为50万新币()。两者相差是500倍到800倍之多!
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直接带来了的另一个现象是高校教师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据为我们上课的南洋理工大学的副教授说,国立教育学院一名副教授级别的教师一般月薪在1万2千新币以上(约合8600美元),据网上显示2009年新加坡的人均年收入是21000美元,简单一比较就看出高校教师收入远远在社会平均水平之上了。我们寝室5个人出去吃的第一顿饭,是在路边露天的小贩中心。坐在邻座的老伯伯和我们打招呼聊起了天。这些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福建裔的新加坡人,是第二代移民。一听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高校教师,神情一下子恭敬起来。记得当时我们很感慨,中国高校的年轻教师,处于整个高校教师体系金字塔的最下层,身处大都市的年轻教师,很多还在苦苦为了柴米油盐计算生活,没有想到我们在国外却如此受到敬重。
高等教育的质量无疑是高的。新加坡一个学期的时间很短,为13周,其中1周还是休息。所以虽然我们的项目号称10个月,一共只有两个学期26周时间。但是同学们纷纷赞同,这26周所看的书、论文,写的报告,比过去两年半的研究生所读的书还要多的多。这是怎么做到的?这里就不得不说课程的要求是很高的。每门课程上第一次课之前,老师就下发很多的阅读材料,基本上都是各领域的大家所撰写的发表在著名期刊上的论文或者是写的经典的专业书籍,规定上课之前需要看这些材料,少则一周一篇,多则一周三到四篇,一篇往往二三十页,这些充满着专有名词和学术用语的文章占据了大家大量的时间。另外每门功课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期中三个小报告,加一个课堂陈述,再加期末一个大报告。写出一个大报告所需要另外再看十多篇专业论文。所以虽然一个学期只有5门课,每门课程一周只上一次,一次为3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周只有15个小时的课),但是大家都说时间不够用,太紧张,几乎所有同学都放弃了午休。老师十分的敬业,所有课程的准备工作在开课之前全部做完,上课时内容之间紧密联系,由浅入深,由总体到具体;课与课之间的衔接非常好,总是一环扣着一环。作业那么多,但是批改十分仔细,很微小的错误也提醒。老师上课的节奏也很快。一次三个小时的课,一般只休息10-15分钟,两次课讲完一个理论,上课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完整堂课的笔记,老师的语速虽然不算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