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doc

格式:doc   大小:61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doc

上传人:czhenrgjiangh 2021/8/5 文件大小:6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J题目:极谱与伏安分析法
1111 直流极谱法中将滴汞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浸入试液中组成电解电池,两个电极的性质应为 ( 3 )
两个电极都是极化电极
(2) 两个电极都是去极化电极
(3) 滴汞电极是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
(4) 滴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极化电极
1112 在极谱分析中,在底液中加入配合剂后,金属离子则以配合物形式存在,随着配合剂浓度增加,半波电位变化的方式为 ( 2 )
(1) 向更正的方向移动 (2) 向更负的方向移动 (3) 不改变
(4) 决定于配合剂的性质,可能向正,可能向负移动
1118 极谱催化波的形成过程如下:
O + ne-→ R (电极反应)
↑_________

R + Z = O (化学反应)
其产生机理是 ( 1 )
(1) O 催化 Z 的还原 (2) O 催化 R 的氧化
(3) Z 催化 O 的还原 (4) Z 催化 R 的氧化
1119 影响经典极谱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为 ( 2 )
(1) 迁移电流的存在 (2) 充电电流的存在 (3) 氧波的出现 (4) 极大现象的出现
1120 溶出伏安法可采用的工作电极为 ( 2 )
(1) 滴汞电极 (2) 悬汞电极 (3) 银-氯化银电极 (4) 玻璃电极
1121 极谱波形成的根本原因为 ( 4 )
(1) 滴汞表面的不断更新 (2) 溶液中的被测物质向电极表面扩散
(3) 电化学极化的存在 (4) 电极表面附近产生浓差极化
1128 二只 50mL 容量瓶,分别为 (1)、(2),在 (1) 号容量瓶中加入 Cd2+未知液 ,测得扩散电流为 10μA,在 (2) 号容量瓶中加入 Cd2+未知液 ,+ 标准溶液 ,测得扩散电流为 15μA,未知溶液中 Cd2+的浓度是多少 (mol/L) ?
( 3 )
(1) (2) (3) (4)
1132 某未知液 中锌的波高为 ,将 1×10-3mol/L 的锌标准溶液加到该未知液中去,混合液中锌的波高增至 ,未知液中锌的浓度是多少(mol/L)? ( 3 )
(1) ×10-4 (2) 2×10-4 (3) ×10-4 (4) 4×10-4
1142 极谱分析使用去极化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其目的是 ( 4 )
(1) 产生完全浓差极化 (2) 降低溶液 iR 降
(3) 使其电极电位随外加电压而变 (4) 使其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而变
1145 金属配离子的半波电位一般要比简单金属离子半波电位负,半波电位的负移程度主要决定于 ( 2 )
(1) 配离子的浓度 (2)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3) 配位数大小 (4) 配离子的活度系数
1150 在极谱分析中与极限扩散电流呈正比关系的是 ( 2 )
(1) 汞柱高度平方 (2) 汞柱高度平方根 (3) 汞柱高度的一半 (4) 汞柱高度
1151 在 HCl 介质中,已知 Bi3+ + 3e-→ Bi, Eq1/2 = -, Pb2++ 2e-→ Pb,
E q1/2 = - (vs S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