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文档名称:

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六篇】.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5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六篇】.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1/8/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六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六篇】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任务完成后,一般要向上级写一份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新创业实践报告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一】创新创业实践报告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是20XX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培养我国急需的文化艺术与传媒类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目前本科招生专业17个,在校生4800余人。学校下设七院一部: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文化与管理学院和基础教学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的专业人才。
一、整体情况
(一)以 天艺巨星众创空间 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作
学校以 天艺巨星众创空间 (以下简称:众创空间)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作。经天津市教委认定,我校的 众创空间 拥有建筑面积6500平米,注册公司66家。 众创空间 运营团队人数20。
创新创业团队的大多数人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里的专家、教授、创业导师和管理精英,具有较强的创业孵化专业能力。众创空间充分利用创业导师特点,对各具特色的五个公司创业群,开展了大量的创业讲座、项目顾问、专题辅导、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孵化工作。目前, 众创空间 运转情况良好,各项业务及日常管理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前期硬件和制度建设等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目前正着力开展项目的深入论证、推进、融资,并加大融资机构和企业的介入与合作,有望获得项目的扎实进展和成功的创业经验。以此来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并引导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朝着创新与市场接轨的方向发展。
(二) 众创空间 服务对象情况
依托 众创空间 ,积极吸纳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入驻众创空间。目前为止已吸引入驻的大学生创客275人,创业团队75个,注册企业66个,其中由在校学生成立的公司33个,往届毕业生回校创业成立的公司2个,入驻众创空间的已注册初创企业55个。入驻众创空间的初创企业实现大学生就业人数75个。流动工位的使用约20XX人次。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
学校依托 众创空间 ,开展投资路演8次,参加人数约3300人。参加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培训26次,参加的学生人数131人。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29次,参与人数约600人(有些为创作剧目和大型歌舞比赛等,因此参加的人数较多)。举办以创新创业为内容的培训讲座20次,约650人。创业沙龙25次,参与人数200人左右。依托众创空间开设创新创业类校级公共必修课1门(34课时),听课人数1110人;校级公共选修课2门(136课时),听课人数299人;校级慕课4门(104课时)听课人数544人。依托 众创空间 建立创新创业文化宣传网页网站2个,微信公众号1个,合计宣传次数39次,覆盖人数约5000人。
(四)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学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就学科专业相关领域及创新创业内容作前沿性的学术讲座,共组织 大师课 系列讲座49场。学校每学年定期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培训,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并为其颁发 双创人才奖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近一年, 众创空间 开展校内外导师创新创业辅导16次(校内9次,校外企业投资机构等7次)。与学校建立聘用协议的校内导师人数22人,校外导师9人。依托 众创空间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研修、交流学****的次数为3次,总课时数72课时,参与人次8人。
(五)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逐步建立专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学校在 众创空间 创建后,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构建了将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 一条主线、两个课堂、3+1层次 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广播影视制作综合实验区为重点、由25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教学中心;形成实验教学中心与 众创空间 对接的 前台后场 实践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实施校级、市级、国家级 大创计划 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