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韩毓海韩毓海: “反面教材”的价值韩毓海: “反面教材”的价值作者:韩毓海“反面教材”的价值[1] 韩毓海(北京大学教授,现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 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 只有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才能变得成熟起来, 只有正面教材而没有反面教材, 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正确的认识的。----1972 年9月6 日,毛主席与法国社会党代表团的谈话当前, 在全球经济、全球环境、全球稳定迫切需要新的变革动力的历史关头, 美国却扮演着一个“反面教材”(retrograde) 的角色。无论从战略上还是道义上, 今天的美国不但没有给世界提供榜样, 恰恰相反, 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使得它的竞争对手-- 中国、俄罗斯越来越有理由充分地认识到, 必须走他们自己的道路, 因为所谓民主和人权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的未来丝毫没有帮助。甚至连来自伊朗的穆罕默德阿曼达内贾德, 竟然也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利用我们所陷入的困境嘲笑我们,并公开宣告“美国时代的终结”。-----2008 年 10月 13日, 《纽约客》杂志社论自 2008 年9月 15 日起,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倒闭风潮震动世界, 金融动荡至今尚未平息。这次空前的金融崩溃, 无疑掀开了世界史的一个新时代。由于在某些自诩的“精英人士”看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目标之一, 就是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 所以很自然的,在最近 30 年来的中国,美国的形象只有“正面教材”的意义, 而没有任何“反面教材”的价值, 这种对美国的理解不但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也对当代中国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误导作用。而当下美国金融业的崩溃, 再次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美国的契机[2] 。本文以一个特定角度,从三个方面概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变革和走向危机的过程。目的是希望当下的中国在损失了在美部分投资之际, 亦能够藉此而有所“获得”, 这就是更加清晰、系统和全面地检讨对美国的政策并增加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认识。倘能如此, 此次昂贵的学费亦可以说算是没有完全白交。一, 20 世纪初的崛起:美国利用“世界债主”地位获得世界霸权 1. 债务关系与市场逻辑尼采在《道德的谱系》这本启示录式的小薄书中指出: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实质、现代欧洲国家关系的实质是债务关系, 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一切现代西方道德都建立在这个实质的基础之上。因而现代西方道德的实质是“恶”,而不是“善”。基督教道德的箴言是“爱你的敌人”,“打你左脸你再把右脸给他”, 而尼采指出: 这种基督教道德其实就起源于债主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爱你的敌人, 也就是爱你的债务人, 所谓打你左脸你再把右脸给他,就是如果他还不起债,那么你就继续借债给他--- 这就是基督教道德的实质。如果用尼采的启示来解释上世纪初的欧洲乃至北大西洋各国所面临的形势,特别是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国家间及其与美国的关系, 那么我们将会对这种关系有一个更为实质性的洞察: 因为这种关系背后的实质和基础,确实就是国家间的债务关系。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德国从而背上了巨大的战争赔款, 由于美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只是借款给交战各国, 所以美国又是整个欧洲的债主。因此简而言之, 一战结束后西方各国间的基本关系就是:英法是德国的债主,而美国又是整个欧洲的债主,从而, 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 就可以看作是当时西方国家间关系的实质。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正是在债务关系和债主- 债务人的基础上, 即在如何还债、如何处理债务的议题上, 才产生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逻辑, 这也就是说: 金本位的货币尺度和自由贸易的逻辑, 其实首先是作为一个处理、平衡国家间债务的机制被提出、采纳并信奉的, ---- 这是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起源的一个要害。一战结束后, 欧洲各国实行建立在“金本位制”基础上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该政策的核心是:以黄金价格为基础的货币稳定政策,以及以黄金转移、流动来平衡衡当作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目标, 这同时意味着, 这一政策从一开始上就不是把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把民生、把社会稳定、把国家安全当作国家财政的基本目标,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处理国家间事务--- 具体说就是国家间债务的一个机制(当然也可以说:这项政策与我国最近所倡议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依靠和扩大内需, 统筹发展,加强金融监管是完全南辕北辙的)。因此,与其说这一学说的前提是假定“世界乃各国彼此依赖的市场”, 还不如说: 它假定国家间的债务关系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来解决。因为按照这种天真到了完美的逻辑: 债权国由于黄金储备增加, 随之自动导致其货币升值,从而其产品价格上涨,其出口自动放缓, 黄金储备流出。反之: 债务国由于其黄金储备减少, 随之其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