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混凝土墙柱根部缺陷(烂根)处理措施
为了减少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 最大可能的保证、 提高建筑
工程质量,现针对本工程局部墙柱底部缺陷(烂根)质量通病进行分 析,并提
出相应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 通病产生原因:
1、 模板下口缝隙封闭不严,导致混凝土跑浆。
2、 浇筑前未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的水泥砂浆。
3、 墙柱模板底部木植挤缝过多,造成混凝土吃模现象。
4、 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二、 处理措施:
1、 在墙柱根部凿去薄弱松散部分混凝土及松动石子,凿出一条 U行 凹槽。
2、 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槽内杂物,对钢筋表面进行除锈,多次洗 刷直至干 净,湿润槽壁。
3、 在墙体根部斜支模板。模板支设要牢固,防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要求之前 受到扰动。
4、 用粒径10-20mm 细石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进行浇 注,仔 细填塞、捣实。
5、 加强养护。
6、 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除模板,将凸出的多余混凝土进行剔 除。
三、 缺陷修补质量控制:
1、在缺陷修补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配合质检人员对缺陷进行详细检 查,认真
做好缺陷记录。
2、 严格按照“三检”制度对缺陷修补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修补处理 每道工 序应有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 序施工。否则,视为不合格,必须返工,不留质 量隐患。
3、 对于重要部位的缺陷修补,应有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以确 保工程质 量。
四、加强预防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 针对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 我项目部将加强对施 工管理 人员及施工班组的技术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支设模板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拼缝严密,防 止漏浆。
2、 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3、 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均匀浇筑一层 50-100mm 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 浆或减少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 在下面,造成石 子过多砂浆偏少的现象。
4、 用木植封堵模板底部缝隙时,控制混凝土 “吃模”现象。
蜂窝、麻面、露筋等缺陷的处理方案
一、 专项小组设立
由于本次浇筑的A~J轴二层梁板柱混凝土存在不同程度的蜂窝、 麻面、烂角、 漏筋及部分漏振等缺陷。针对此情况,我项目部成立缺陷 专项整改小组,负责 对缺陷事件的处理。具体如下:专项整改小组全权负责质量缺陷的方案编制及 方案落实。
二、 施工准备
1、待拆模后对碇进行全数检查,拟修补墙、柱的碌蜂窝、麻面、 胀模等缺
陷部位,大小标记清晰,然后请监理业主进行确认。
2、 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架子、 锤子、铁锤、吊锤、墨斗准备好。
3、 施工员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的交底。
4、 施工员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5、 要求待修补处的碇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5 %后,才能进行修补 工作。
三、检查方法
混凝土应修凿到完全密实为止, 我们采用目测检查和细铁丝探 检,两 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别,使现有混凝土的砂眼、气孔、裂纹全部得以剔除干 净,然后清理干净,用清水冲净浮尘及碎屑,外露的钢筋用钢丝刷将钢筋上的 水泥浆清除干净,以利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现场代表进行复核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