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外教育对比对于中外教育的看法是各有不同。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大学里成绩好、会学习, 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 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 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许多亚裔学生从名校毕业以后, 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一点问题。海外学校不喜欢只取得高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尤其是其人格特质的培养。海外高校, 尤其是著名的高校, 特别看重被录取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品格。一个学生如果曾经是校报的主编, 体育和文艺俱乐部的召集人或主任, 或曾经是红十字会的义工等, 他在被录取进入名校时, 就会比与他同样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活动背景的人几率大得多。如果你在演讲、社交、体育和交友等方面有非常强的能力, 进入好大学就相对容易些。不少学校认为,一个学生有乐观的心态,能说会道,善交朋友,乐于助人, 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会好,假如他的成绩不高,可能是老师的教学和引导有某些问题。难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部的负责人在招收新生时表示: 有时候, 一张基督教会的义工证明比考了 100 分还要重要。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可以不看他的 SAT( 标准成绩考试) 成绩。海外的高中因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以增加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例如, 美国洛杉矶的许多高中每年都将学生们以集体或个人名义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记录下来, 待这些学生报考名校时,都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内容写到自己的简历中,让录取学校挑选。有人认为这是注重孩子的创新能力, 尊重孩子的意愿, 并且更注重孩子的实践能力, 这也更有利于接触未来的工作生活,所以留学要比留在国内上大学好,但也有的人持否定的态度, 认为国内的教育更符合国情, 而且国内教育注重基础, 对于孩子的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好处。其实中国的教育态度与国外的教育态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 这是优点, 但也有缺点, 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 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但是也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但有个事实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国外的小学、中学,课程比较少, 按照国外的教育进度, 人越大, 学习课程越多, 难度越大。所以多少人进了大学却毕不了业,就因为大学的课程难度提高了。而中国是从小学开始,就有很重的学习负担, 到高中更是象打仗一样。而一旦进入大学, 基本都能混个毕业。所以, 外国大学是宽进严出, 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而真正需要学习的四年大学生活,在中国却被学生白白浪费了。一. 国内的老师像家长,国外的老师是朋友。国内的老师就好比家长。一直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压着你。他们会给你布置作业, 像圣旨一样, 然后告诉你不做作业的后果。他们把这些行为称做为你好。他们通常像家长一样, 以长辈的姿态来命令你做一件事情,就好比一切是理所当然,没有转还的余地。那一种居高临下,那一种所谓的紧迫感, 往往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学生和老师之间除了上课, 学习就没有交集。而国外的老师则像朋友一样。国外的老师不会死盯着你, 这让你有自生自灭的感觉。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 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们有紧迫感, 懂得优胜劣汰这个道理。他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会征求大家的意见, 然后达到共识, 才来决定该怎么做。更重要的一点, 国外的老师没有老实的姿态, 他们更注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