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漏水桶与附加值.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漏水桶与附加值.doc

上传人:rwcotyq193 2021/8/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漏水桶与附加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漏水桶与附加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挑水工有两个水桶,一个完好无损,另一个有一道裂缝。每天早上,挑水工都拎着两个水桶去打水。有裂缝的水桶每次漏得只剩半桶水,但挑水工似乎对此并不介意。相反,他还在每天路过的地边撤些花籽。时间长了,这些花籽发芽、生长,开出的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漏水桶给他带来的“附加值”就是不仅可以一边挑水一边赏花,还能用鲜花装饰自己的家园,愉悦心情。这位挑水工无疑是聪明的,他很好地利用了水桶的“漏”,从而收获更多的精彩。沉浸在挑水工的睿智中,我猛然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何尝不是如此:课堂中有意放手,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尝试错误,不就是漏水桶的应用吗?
[案例描述]教《长方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给每个学生准备了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和一个长方形。先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去铺长方形(2x3,4x3,5x4,6x3,6x4等),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进行独立操作)
生:老师,我的小正方形不够。
生:老师,我们的全不够。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
学生把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四个人的小正方形放在一起把长方形铺满,数出了长方形的面积。
反馈刚才铺的过程:
生:我的小正方形纸片够用。一行铺了3个,铺了2行,一共是6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分米。
生:我这个长方形一行铺了4个小正方形,铺了3行,一共是12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2平方分米。
生:我这个长方形一列铺了4个小正方形,铺了5列,一共是20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分米。
生我这个长方形一列铺了6个,铺了3列,一共是18个,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8平方分米。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根据学生铺的过程,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案例思考]好的设计意图还需要实施到位。
①有好的设计意图就够了吗?
这样的操作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乘法是面积的模型,如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先用具体形象的数方格(面积单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一行摆几个面积单位就是长;摆这样的几行就是宽,最后抽象出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然而,好的设计意图还需要有到位的实施。但是以上的操作过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价值有多大?
②合作就是把纸片放在一起吗?
合作的主旨不是合坐,而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升华。
学生的操作不应该是指令下的操作工,而应该是在操作中有数学的思考。给学生的学具不够,为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在出现问题之后不是消极等待,也不是不思考就寻求合作、把纸片往一块放,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思维价值。出现问题让学生独立去想办法,先猜想后验证,这是数学常用的思考方法,在操作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何乐而不为呢?
[再教设计]
教师在学****长方形的面积时,给每组准备若干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和一个长方形。先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去铺长方形(2×3,4x3,5x4,6x3,6x4等),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进行独立操作)
生:老师,我的小正方形不够。
生:老师,我们的全不够。
师:你们的小正方形个数虽然不能把长方形铺满,但老师相信凭借你们的智慧,利用手中的学具,肯定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再一次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