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平柏城杨庄小学姬华芬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教材第10页,第二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3课时, 前两课时内容分别为认识倍数与因数、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说明
笔者研究分析教材后,为了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发现规律, 在教学设计中做了两个比较大的调整:一是课程顺序,由于2、5的 特征探索会对3的特征探索产生严重的负迁移,本课设计尝试把《3 的倍数特征》一课前置到《2和5的特征》之前,而如果把3的倍 数特征原理理解到位,对2、5的倍数特征理解具有明显的正迁移作 用(其实两者的原理是一致的,只不过外显的特征不同而已);二 是学习材料,如果把百数表作为学习材料,学生探索发现3的倍数 的特征过程中很难从正面发现规律,更多地是和2、5的倍数特征进 行比较,发现不能从个位上的数去思考。而数的组成学生在二年级 就已经熟练掌握,因此组数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更能把学生的探 索聚焦在数字特征上,从而更好的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和理解规律 特征。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想法和初步的尝试,是否合理还有待 于进一步在更大的范围去实践验证。
教学目标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 数。
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 等活动,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判断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原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朋 友,她叫聪聪,她最喜欢用小棒摆图形了。这不,她今天摆了一些 三角形。
课件出示:聪聪用小棒摆了一些三角形。
问题1:猜一猜她可能用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例举:3,6, 9, 12, 15……
问题2:你们说的数都是什么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概括:都是3的倍数。
问题3:聪聪说可能有46个小棒,你觉得对吗?说说你的怎么 判断的?
引导概括:判断是否为3的倍数,只要看能否被3整除。(除 以3没有余数)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3的倍数的知识。
组数游戏
组成的数还必须是3的倍
每个小组选择一组数字组成三位数, 数,看哪个小组组的多。
(3) 0、 2、 3(6) 1、 2、 5 其余组都可组成。
(1) 1、 0、 2 (2) 3、 4、 8
(4) 1、 3、 5 (5) 2、 4、 6
其中第3、6组数字组不成3的倍数,
独立尝试组数。
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并验证是否为3的倍数。
【设计意图:好的学习材料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更有助于学生探 索发现规律、数学的本质。组数游戏有利于学生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聚焦在所 用数字的特征上;材料的准备上正例和反例混搭,初步感觉到组数游戏背后隐 藏着规律,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促进学生去进一步思考,正例和反例混搭也 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对比正例和反例数字的特征,更容易发 现规律特征,体验对比、抽象等思想方法。】
交流发现规律。
你们组组成了几个3的倍数?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形成3种意见:一是可以组成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