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中有爱笔下有文
教学生写作文,无疑是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尤其是农村的语文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学生的阅读量少。积累少,方言重,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为了打破种僵局,探索农村作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作文内容立足乡土。农村的学生从小长在农村。他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农村的人和事。而教材的,作文刊物的基本上都是城市的人和事,在教学时,教师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引导学生适应“城里的生活”。让学生想象“城里的生活”,这就让学生感到距离实际生活太远了。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教乡下的孩子往城里跑”,这就出现了农村学生“昨天跟爸爸去参观科技馆”,“同妈妈一起在车站等车”的虚拟事件。所以,要让农村的孩子作文有话说,就要立足乡土,写身边人,身边事,不要怕“土”。让“土”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
善于用“事”,激情创作。农村学生平常生活较为枯燥,生活情节简单,难有让人难以忘怀的大事,作文写来写去的事情有“放牛、要柴”,人物局限于“爸爸、妈妈、同学、老师”,学生乏味,老师也乏味。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校就巧用县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8秋季,县里开展“三爱”教育活动(爱党、爱国、爱家)。老师开始时利用班会课去开展教育活动,大讲爱党、爱国、爱家的意义,学生云里雾里,效果不好,学生体会不深。后来,学校就以
“我身边的变化”为主题,举行一次作文竞赛,经过语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观察自家的住房。天天上学的公路,地里的产业调整,学校的教室,免费教科书的发放等“变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党的惠民政策。两天后,作文出来了,一篇篇作文情真意切,完全脱离“编”作文的现象。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八年级王飘飘同学写的《开学》一文,一举获得全县“三爱”教育征文活动青少年组的一等奖。原来。我们农村学生的作文也是有深意的。
今年的春天,我们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开学不久,政府就在各村组织抗旱自救。后来。党中央发出号召,全国支援旱区抗旱救灾,由此,全村、全镇、全县、全州、全省打响了“抗旱救灾”的紧急行动。各地捐钱捐物支援灾区,一车车水送往灾区,田里、地里、山间都是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此时,我们觉得这址一次难得的作文创作素材,这是一堂最生动的德育课。语文组即刻以“抗旱救灾”为主题,要求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写一篇作文,、经过老师动员,同学们心潮澎湃,都想把心里的感受倾注笔端。作义交齐了,《这个春天的“绿色”》、《春旱无情人有情》、《早灾无情人间有爱》、《感动你我》、《抗旱英雄永驻心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