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优秀论文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论文篇一
两河流域神话经历苏美尔和阿卡德两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达2500年之久,神话无论在数量还是内容形式上都可称是该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在原始文化中有不可缺少的功用,那就是将信仰表现出来,提高了并加以制定;给道德以保障而加以执行;证明仪式的功效而有实用的规律以指导人群。所以神话乃是人类文明中一项重要的成分,不是闲话,而是吃苦的积极力量;不是理智的解说或艺术的想象,而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上实用的特许证书。”
要理解神话何以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化中呈现丰富发达的特征,必须从冲话的文化功能人手,这在古代两河流域宗教研究中长期被学者忽视。
一、宣传宗教观念的文化功能
古代两河流域神话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宗教观念,它们由一个个片面的主题共同组成了系统完整的宗教思想体系,这些宗教观念借助神话形式在广大民众中流行和传播,发挥着宣扬和统一广大民众宗教思想的文化功能,有效推动了神权政治文化机制的运行。
(一)宇宙世界和人类文明都是神灵创造和安排的
宇宙创造神话解释的是天地怎样形成的问题。苏美尔神话“畜牧与谷物”开头两行是这样说的:“在天和地的高山上,安神生出了安努那基(Anunnaki)。”
从中可知天与地最初是连接成为高山的,其中顶部是天,底部是地;那么天地又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在一块苏美尔神名的泥板上,女神纳穆(Nammu)被写成“大瀛海”的象形文字,形容为“一个诞生出天与地的母亲”。可知在苏美尔人看来,天与地是原始海的产物。既然天地最初是相连在一起的,后来又是被谁分离开来的?神话“鹤嘴锄的发明”序言这样写道:“恩利勒从大地中带来土地的种子,计划把天从地上移开,计划把地从天上移开。”
可知把天与地分离开来的创世主神正是大气神恩利勒。宇宙创造神话也反映在公元前1000年阿卡德创世神话“埃努玛・埃利什“(Enuma elis)中,该神话详细讲述了创世主神马尔杜克(Marduk)用咸水之神提阿玛特(Tiamat)的尸体上半身创造了天下半身创造了地的故事。
不仅是宇宙世界,很多神话还说明了人类文明是南神灵创造出来的宗教观念。
“伊南娜与恩基:文明的法则从埃利都转移至乌鲁克”神话出土于尼普尔,编撰时间在公元前2000年之际,由五片零碎的泥版组成。神话叙说乌鲁克的保护女神伊南娜(Inanna)为了提高自己城市的幸福和繁荣,前去苏美尔南部古老的文化中心埃利都拜访她的父亲水神兼智慧神恩基(En―ki)。恩基手里掌握着构成文明基础的神圣法则“美”(Me)。在迎接女儿的宴会上,恩基由于一时兴奋喝酒过度,三番五次地把一百多个神圣法则“美”都送给了伊南娜。伊南娜立即把这些法则装载在船上运回乌鲁克。这些“美”有110种之多,包括贵族身份、神道、尊贵永恒的王冠、国王的宝座、君权、神庙、牧师、国王、各种祭司官职、真理、上天人地、洪水、性交与卖淫、木匠、金属工匠、皮革匠、砖匠、智慧和理解、音乐、乐器等等。
“恩基与宁胡尔萨格”神话出土于尼普尔,铭刻在六个圆柱泥版上,编撰时间在公元前2千纪早期。神话叙述智慧之神恩基巡游苏美尔、乌尔、麦哈鲁等五个城市,通过他的祝福这些城市拥有繁荣和富饶。他还创造出了世界万物,并安排相应的神灵负责管理。具体有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斯河注入新鲜水,并安排“懂得河流”的神恩比鲁鲁(Enbilulu)负责;为沼泽和藤丛赋予鱼和芦苇,派“喜欢鱼”的神负责;让生命之雨降临大地,派雷雨神伊什库尔(Iakur)负责;为大地提供犁、牛轭、锄等农具,并委派恩利勒的农夫恩基姆都(Enkimdu)负责;为耕地提供各种谷物和植物,委派谷物女神阿什南(Ashnan)负责;发明了鹤嘴锄和砖模,安排砖神库拉(Kulla)负责;建造房子,并安排“恩利勒伟大的建筑师”牧什达玛(Mushdamma)负责;为高原覆盖绿色植物,让牲畜繁殖・并委派“群山之王”苏姆干(Sumugan)负责;建造马厩和羊圈,为它们提供最好的肥肉和牛奶,委派牧神杜牧兹(Dumuzi)负责;在各个城市和国家边界竖起界石来固定疆界,委派太阳神乌图(Utu)负责;委派衣服女神乌特图(Uttu)负责缝制衣服等。“鹤嘴锄的发明”神话讲述了大气神恩利勒发明出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的农具“鹤嘴锄”,并把它交给“黑头”的人类使用。
从上述神话可以看出:大瀛海神纳穆创造出天地合体的宇宙山,大气神恩利勒又把天地分离开来;智慧之神恩基掌握着众多人类文明的法则,他还创造出世界万物并安排相应的神灵负责管理;恩利勒神发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还创造出两个季节神夏天和冬天为人类造福。总之这些神话都宣传并强化着一个宗教观念,那就是宇宙世界和人类文明都是神灵创造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