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社会问题:“老外遭讹真相”事件过后的思考.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社会问题:“老外遭讹真相”事件过后的思考.doc

上传人:yunde112 2014/8/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社会问题:“老外遭讹真相”事件过后的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申论热点之社会问题:“老外遭讹真相”事件过后的思考
【事件回顾】近日,网上“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遭讹诈”传闻引起热议,但据调查事实真相是:视频证实是外国小伙撞倒大妈。双方随后发生纠纷,后大妈被送医检查,因伤情轻微,双方在交警调解下,最终外籍男子支付了精神损失费、医药费等共1800元赔偿金。
然而,在新闻速朽、旧闻常新的当下,笔者觉得关于此事仍有两点想法。
相关链接:申论热点之老人摔倒问题汇总
其一,老人跌倒是否要搀扶的问题是国人当下道德焦虑的集中体现。很难想象在哪个国家,老人(或者所有老弱妇孺)跌倒,路人搀扶或者不搀扶会成为新闻的常态。仅以最近一个月来举例。11月25日,杭州一老人闹市跌倒,周围无人敢救,但路人围成圈叫救护车;同样是11月25日,同样是杭州,一位卖红薯老人跌倒,路人相救并买光红薯;11月26日,江西九江市区一名老人摔倒,路人出手相助;12月2号郑州一名老人倒地无人扶;12月3日,福州一老人倒地,公交司机先找人作证再扶人……
老人跌倒,无论救还是不救都成为报道的对象。我以为这是新闻史上可能很罕见的现象。一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新闻,成为舆论的中心,一定是它戳中了某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老人跌倒是否要救这个命题,给每个人都模拟了一种道德困境。它假设每个人都是路人,一旦有老人跌倒就会面临三种处境:一种是救扶老人,自己良心上也受到安慰;一种是救扶了,却反被讹诈,甚至掉入碰瓷的陷阱;最后一种是当没看见,但自己良心上过不去。现实中,这三者都可能发生。如果一个人在这三个选择中纠结,不知如何选择,就陷入了困境。再抽象看,其实这三种可能几乎是所有道德命题的基本模式。所谓道德,就是社会形成一种惯例或风气,让你自然而然就做出一种选择。在一个道德较好的社会,救扶老人是一个自然的选项,饭店不使用地沟油,法官不徇私枉法也是自然选项。相比较其他社会道德问题,老人跌倒是否要搀扶设置的道德处境更为微妙,因为救扶的成本较低,而可能付出的代价较高。只有当最普遍的道德都出现危机时,社会的道德焦虑才显得格外明显。
其二,新闻媒体在类似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总体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一方面,类似事件都是在新闻媒体上呈现,另一方面,似乎新闻媒体本身也参与到事件中来。这当然不是说记者参与新闻事件,而是新闻本身在助推某种社会情绪。在很多类似事件的采访中,都有围观者声称之所以没有搀扶老人,是因为从媒体上看到有人做好事反被讹诈就不敢救扶了。那么,媒体报道这类案件错了吗?难道媒体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渲染者?这里面涉及到媒体伦理的问题。我以为,社会道德的问题不应该全部卸责给媒体,但媒体在报道时应当注意分寸。对于类似于南京彭宇这样的案件当然要报道,但应该有几分事实报道几分。同样,对于所谓好人好事,也不必刻意夸张,因为人们有辨别常识的能力,如果人们发现所谓的好人好事有虚假成分,反而增加了对社会的怀疑。
在自媒体时代,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