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总结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情况近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技术创新工作, 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 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 我们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优化创新环境,更加注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创新平台及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 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1 个、研发机构 9 个,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 10 家。二是科技人才结构更趋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 万人,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2600 多人, 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70 多人, 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 992 人。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 % , 中级职称人员占 % , 初级职称人员占 % 。五是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 2010 年的 20% 提高到 2014 年的 37% 。二、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做法(一)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的支撑作用。人才是创新驱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关键。为此, 我们坚持“高级人才靠引进, 中级人才靠培养, 初级人才靠培训”的人才开发之路,初步建立了一支科技与企业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紧扣产业发展, 在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以实施“ 3121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为抓手, 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化工循环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重点产业”, 着力构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 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 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 鼓励他们参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咨询等工作。大力推行“人才+ 项目”、“人才+ 产业”、“人才+ 课题”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带着项目、技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二是强化载体建设, 在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重点抓好金川公司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支持企业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开展科研攻关, 催生一批万隆实业公司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实用型科研成果。三是完善政策机制,在优化人才特区建设环境上下功夫。围绕加快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制定出台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财税金融扶持等 9 个配套办法,从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住房保障等 13 个方面,进一步落实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团队), 市政府给予每个团队 50— 200 万元的资金资助, 经评审认定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一次性资助 20— 50 万元的安家补助, 并给予每月 1000 — 300 0 元的岗位津贴。急需紧缺人才可享受免租住房, 并配备家俱等基本生活设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