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1/1000,高于西方国家报道的1/2000。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有龄女性。通过早期诊断及综合性治疗,本病的预后较前明显改善。
【病因】
遗传
流行病学及家系调查资料表明SLE患者第一代家属中患SLE者8倍于无SLE患者家庭,单卵双胞胎患SLE者5-10倍于异卵双胞胎的SLE发病率。然而,大部分病例不显示有遗传性。
易感基因 多年研究已表明SLE是多基因相关疾病。有HLA-Ⅲ类的C2或C4德缺损,HLA-Ⅱ类的DR2、DR3频率异常。它们的异常又和自身抗体的种类和症状有关,如DR2/DQ1(与抗SSA抗体相关)、DR3/DQ2(与抗SSA、SSB抗体相关)、DR2/DR6(与抗Sm抗体相关)。DR4则减少SLE与狼疮肾炎的易感性。HLA以外的易感基因有lq23、lq41-42及染色体2、3、4、6等多个部位。总的来说:①SLE是个多基因病;②多个基因在某种条件(环境)下相互作用而改变了正常免疫耐受性而致病;③基因与临床亚型及自身抗体有一定相关性;④在实验动物中看到有保护性基因。
环境因素
阳光 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
药物、化学试剂、微生物病原体等也可诱发疾病。
【发病机制及免疫异常】
外来抗原(如病原体、药物等)引起人体B细胞活化。易感者因免疫耐受性减弱,B细胞通过交叉反应与模拟外来抗原德自身抗原相结合,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在T细胞活化刺激霞,B细胞得以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造成大量组织损伤。
致病性自身抗体
这类自身抗体的特性为:①以IgG型为主,与自身抗原有很高的亲和力,如DNA抗体可与肾组织直接结合导致损伤;②抗血小板抗体及抗红细胞抗体导致血小板和红细胞破坏,临床出现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③抗SSA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心脏引起新生儿心脏传导阻滞;④抗磷脂抗体引起抗磷脂抗体综合症(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抗核糖体又与NP-SLE相关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SLE是一个免疫复合物病。免疫复合物(IC)由自身抗体和相应自身抗原相结合而成,IC能够沉积在组织造成组织的损伤。本病IC增高原因有:①清除IC的机制异常;②IC形成过多(抗体量多);③因IC的大小不当而不能被吞噬或排出。
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
SLE患者的CD8+T细胞和NK西边功能失调,不能产生抑制CD4+T细胞作用,因此在CD4+T细胞的刺激下,B细胞持续活化而产生自身抗体。T细胞的功能异常以致新抗原不断出现,使自身免疫持续存在。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它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器官。中小血管因IC沉积或抗体直接侵袭而出现管壁德炎症和坏死,继发娥血栓使管腔变窄,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受损气管德特征性改变是:①苏木紫小体(细胞核受抗体作用变性为嗜酸性团块)②“洋葱皮样病变”,即小动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