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3、理解碱的四条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体验用化学实验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同伴互助中交流学习,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碱的四条通性。
难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实验用品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二氧化碳气体(雪碧)、
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盐酸、氧化铜、铁等。
仪器:试管、广口瓶、双空橡皮塞、小气球、胶头滴管、针筒 、圆底烧瓶、铁架台、
镊子、药匙、酒精灯、试管夹等。
媒体和教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设计实验
验证猜想
猜测碱的化学性质
从酸的化学性质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实验交流
讨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演示实验
学生讨论
酸性氧化物
归纳、小结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酸的化学性质,酸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呢?碱是否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回忆酸的通性,引导学生类比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猜测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猜测碱的化学性质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探究方案。
小组探究实验
参与指导
按照小组的方案,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小组实验交流
组织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方案
演示实验
提出质疑
学生讨论
实验验证
给予指导
学生演示
小结
激发课后探究兴趣
学生归纳
六、课后反思:
七、健康课堂观察点:①师生行为、师生关系
②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 倾听同学发言情况。
③学生的互动、合作情况
④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形式
⑤教师问题设计是否有梯度,形成问题链?
⑥实验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请问稀酸有哪五条共同的化学性质呢?
酸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呢?
我们知道的碱有哪些呢?碱是否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呢?为什么?
我们知道酸碱性通常在水溶液中才显现出来,今天我们就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为代表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回忆酸的通性。
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
因为碱的组成也相似,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它们可能也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复习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类比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猜测碱的化学性质
对照酸的化学性质,请大家猜测一下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呢?
把猜测板书
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药品,请每小组讨论一下将进行怎样的探究方案。
下面请每小组按照自己的方案,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