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ppt

格式:ppt   大小:87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ppt

上传人:相惜 2021/8/19 文件大小:8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1
精选版课件ppt
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不少于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为突发性耳鸣,此时突发性耳鸣只是一个症状。
听觉产生
传导通路
外耳中耳内耳
突发性耳聋定义
2
精选版课件ppt
流行病学概况
美国每10万人中有5至20人患有突发性聋,同时,大约每年有4000~25000例的新发病例。
Teranishi等统计了日本三十年的突发性聋患病率分别为:/10万(1972年)、/10万(1987年)、/10万(1993年)、/10万(2001年);发病率逐年上升。
2011年德国突聋指南认为德国目前的发病率为每年新增160~400/10万人,且双侧发病率低,%-%。
发病率:英国Over 150,000 人
%(24/1048例)。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但是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我国的突聋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从全世界来看发病率在5~20/10万人左右。
3
精选版课件ppt
:至少相邻2个频率下降20dBnHL以上
:未发现全身或局部明确病因
、耳堵塞感、耳后皮肤感觉障碍等。
、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德国指南指出,约有30%的突聋可以复发)
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排除听神经瘤、迷路炎、梅尼埃病、多发性硬化症、耳梅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等
突发性聋诊断依据
4
精选版课件ppt
可能的发病机制与病因
常见病因: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
可能发病机制: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管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
5
精选版课件ppt
临床症状
症状:突聋一般单侧发病,个别情况下可以双侧发病( 1/10双侧)
原发症状(按照其出现的频率)以下任何一项症状单独或伴随出现,均有可能是突发性聋,临床均需谨慎进行鉴别:
突然发生的主观听力下降(但是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频率不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听力下降的感觉)
耳鸣(约90%)
耳闷胀感(50%以上)
眩晕(30%~50%)
听觉过敏或重振
耳廓周围异样感觉,感觉异常(全聋患者常见)
继发症状:恐惧感;焦虑感;耳鸣带来的心理、睡眠干扰等,影响生活质量。
发病时点:1/3在早晨睡醒时;部分人在打电话时发生;听力下降前可以听到一声巨响;部分听力“消失”。
6
精选版课件ppt
按照听力曲线分型及可能机制
: 1KHz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不少于20dBHL。治疗:激素+改善微循环药物;预后:好
2. 高频下降型:2KHz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不少于20dBHL 。治疗:激素+利多卡因;预后:差
:全频(平均听阈在80dBHL以内)。治疗:激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巴曲酶)+改善微循环药物预后:较好
:(含极重度聋,平均听阈在81dBHL以上)。治疗:激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巴曲酶)+改善微循环药物;预后:差
7
精选版课件ppt
:包括耳周皮肤、淋巴结、外耳道及鼓膜等。注意耳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外耳道有无耵聍、疖肿、疱疹等。
:包括Rinne试验、Weber试验以及Schwabach试验。

:包括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的骨导和气导听阈。
检查
8
精选版课件ppt
:包括鼓室图和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声反射。
,应进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并根据病史选择性地进行床旁Dix-hallpike试验和或Roll试验。
检查
9
精选版课件ppt
:包含内听道的颅脑或内耳MRI,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选择颞骨CT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
: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水痘病毒、HIV等。
其他检查
10
精选版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