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认识
本文作者:张悦可申红太工作单位:河北钢铁集团采购公司
十七大报告中主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原有经济增长方式有着质的不同,是我党在认真总结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的发展实践、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反映了我党当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要求我们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系统地来发展经济,转变原有的单纯只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这一伟大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对现实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把握更准确更主动,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
通常分析中,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似乎是一个相同的概念。两者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但实际上两者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衡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等。经济增长方式实质是指依赖什么要素,凭借什么手段并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振兴。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而且还包含结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收入分配、经济效益、城市化程度、环境保护、工业化水平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强调经济增长,同时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生产技术,完善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内涵不仅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德转变或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的转变,而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转变:一是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二是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并举转变。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应该突出经济领域中的“数量”变化,更应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其鲜明特征是: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可持续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2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不能视为同一概念,但是经济发展显然包含了经济增长,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疑也要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总结起来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是经济发展的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方式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质量的提高,二者共同构成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总量与结构的统一。第二,经济发展方式包含了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也讲求经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