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端午节与中国菖蒲文化.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端午节与中国菖蒲文化.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8/2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端午节与中国菖蒲文化.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端午节与中国菖蒲文化
“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菖蒲之应用于端午节,也有着很长的历史,并且花样屡屡翻新,层出不穷。
其重要而常见的几种:一谓悬蒲剑。称之蒲剑,盖因蒲叶形状似剑故名。梁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避邪的意象功能便不言而喻。这是菖蒲在端午节很简单的一种用法。老百姓只需将蒲叶往门厅、床头一挂,或加以小的整饰,利剑便成。锋刃之下,邪虫恶豸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的心理便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某些地区,人们甚至在朱符上写道: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斩魔入地府。(《民国开阳县志》)此可见当地人民对蒲剑的信赖。《燕京岁时记》上说“端五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详,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清嘉录》曰“截蒲为剑,……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这些都是蒲剑于端午广泛流行的写照。
二谓佩蒲人。蒲人者,顾名思义,乃以菖蒲制***状之谓也。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刻蒲剑为小人子,……带之辟邪”可见,在古人心目中,蒲人和蒲剑一样,都是可以驱恶避邪的吉祥之物。所不同的只是,蒲人的制作工序更为繁复,且蒲剑多用来悬挂,而蒲人多作佩物、簪物。
三谓饮蒲酒。《荆楚岁时记》上说,端午节用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可以“辟瘟气”。凡草皆是药。菖蒲酒作为一种药酒,饮之去毒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不像蒲剑、蒲人,本质上不过是人们内心美好愿望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表达罢了。李时珍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这便是对菖蒲酒的一种药学上的肯定。端午饮菖蒲酒自唐宋以来就蔚然成风。唐人殷尧藩《端午日》诗云:“不效艾符

趋****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明人曰:“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见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都反映出端午饮蒲酒的时兴。菖蒲酒的制法及用法各朝各地不尽相同: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帝京岁时纪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道家将之演绎得尤为有趣。《道藏经・菖蒲传》云:
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
其法,采紧小似鱼鳞者一斤,以水及米泔
浸各一宿,刮去皮切,暴干捣筛,以糯米粥
和匀,更入熟蜜拔和丸如梧子大,稀葛袋
盛,置风处令干。每旦酒饮,任下三十丸。
……一月消食,二月痰除,至五年骨髓充,
颜色泽,白发黑,落齿更生。
可以看到,这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菖蒲酒了――菖蒲制成蒲丸,摇身一变,竟成了绝妙的佐酒之物;也可以看到,在道家的眼里,菖蒲俨然天赐的神草,被他们奉为得以长生不死、得道升仙的仙丹了。这则文字,很是有趣。

此外,还有菖蒲果子、菖蒲浴、菖蒲祭,等等。
作避邪除毒之用的菖蒲,与端午紧紧联系起来,深有其因,并不偶然。首先,古人谓菖蒲于农历五月间成熟,是以又把五月称为“蒲月”,五月用菖蒲正当时。其次,古时,农历五月是民间意义上的恶月,五月五这一天更被认为是“阴气萌作”(《后汉书》)、恶气难止的日子。又《说文解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