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docx

格式:docx   大小:3,567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docx

上传人:lu2yuwb 2021/8/20 文件大小:3.4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
D
半人生的伴侣。1921年,他的母亲去世,两个月后,他又失去了他和克莱门泰因的3岁爱女玛丽戈尔德。那时,绘画是他的慰藉。悲痛欲绝的温斯顿住到了苏格兰朋友们的家中---并在他的绘画中寻得安慰。他写信给克莱门泰因:“我外出画了一条在午后阳光下的美丽的河流,背景是红色和金黄色的山峦。爱怜的思绪油然而生……啊,我一直感受到失去玛丽戈尔德的痛楚。”
  生命、爱和希望慢慢地复苏了。1922年9月,克莱门泰因和温斯顿的另一个孩子出生了:那就是我。同年,温斯顿买下了查特威尔,这是他将在以后40年里画出其所有不同风貌的他所钟爱的家。
  20世纪20年代中期,我父亲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享有盛名的业余画展中赢得了一等奖,当时他一定颇为得意。参赛作品不署名,所以一些评委坚持认为温斯顿的画---有关查特威尔的第一批画作中的一幅---是一位专业画家而不是一位业余画家的作品,所以应该取消其参赛资格。但最后,他们同意信赖那位艺术家的诚实,而在得知那幅画为丘吉尔所作时他们都很高兴。
  史学家们一直把1929年温斯顿再次被免职后的10年称为他无所作为的十年。也许政治上那些年(他)的确毫无作为,因为他一个人大声疾呼,想要唤醒英国人认识到来自希特勒的威胁,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但在艺术上,那些年却硕果累累:现存的500多幅丘吉尔的油画中,约有一半作于1930年至1939年之间。
  绘画始终是丘吉尔的一种乐趣,直到他生命的结束。“画家是幸福的,”他在他的《作为一种消遣的绘画》一书中写道,“因为他们不会孤独。光线与色彩,宁静与希望,将终日伴随着他们。”对我的父亲来说也是这样。
UNIT2 TEXT A
  富克斯·巴特菲尔德
  当郑金枝的父亲用积蓄的钱为她买了一张票,让她乘上一条将带她离开越南的渔船时,她才9岁。对这个家庭来说,将金枝送上小船,置身于陌生人中间,是一种令人心碎、代价昂贵的牺牲。他们只愿她最终能到达美国,在那儿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对小女孩来说,这是一次充满危险的艰苦旅程。 在小船到达安全之地以前很久,食物和水的贮备已经用完。当金枝最终到达美国后,她又不得不同一连3个收养家庭相处。但是当她1998年从圣地亚哥的帕特里克·亨利中学毕业时,她取得了全优的成绩以及这个国家最享盛名的几所大学提供的奖学金。
  “我必须取得好成绩,”这个现为康奈尔大学二年级学生的19岁姑娘说,“这样我才对得起在越南的父母。”
  金枝是一群聪明伶俐、积极进取的美籍亚裔中的一员,他们正突然潮水般地涌入我们最好的大学。%,%, 在麻省理工学院占了18%,%。
  为什么美籍亚裔的成绩这样优秀呢? 他们是否像一些陈旧的看法所暗示的那样是些埋头用功的学生? 他们是否有更高的智商? 或者在我们一向珍视,但也许已经丢失的价值观----如敬业、家庭和教育等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向他们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并非所有的亚裔人都学得一样好;比如,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柬埔寨难民的孩子就常常需要特殊的帮助。许多美籍亚裔人不喜欢被称为“模范的少数民族”,他们感到这是美国白人的逆向歧视----虽与1965年以前排斥大多数亚洲移民进入美国的法律截然不同,但仍是一种偏见。
  亚裔年轻人的成绩已经引发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研究。也许最令人不安的结果来自于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哈罗德·W·斯蒂文森进行的研究。他将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7000多名幼儿园、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同他们在北京、台北和仙台的同级伙伴作了比较。在一组数学测试中,美国学生在所有的年级层次上都考得最差。
  斯蒂文森没有发现智商上的差别。 但是如果成绩上的差异在幼儿园就开始显现,那就表明事情出在家庭中,甚至是在孩子们上学之前。
  正是在这一点上,各研究者的不同研究趋于了一致:亚洲的父母在激发孩子的学****动力方面做得更好。“决定的因素是亚洲孩子学****努力。”斯蒂文森说。
  接下来,真正要弄清的问题是,亚洲父母是如何将这种学****动力灌输给他们的后代的。 斯蒂文森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答案。当被问及他们认为他们的孩子为什么学得好时,大多数亚洲父母说是“用功”。而美国父母则说是“天赋”。
  “依我看,”斯蒂文森说,“对于我们都能通过艰苦努力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观念我们已经不再相信。相反,美国人现在认为有的孩子具备成功所必需的素质,而有的孩子则不具备。于是我们开始把班级分为‘快班’和‘慢班’,而中国人和日本人则认为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同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