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业资料参考首选 2014 年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4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山东及菏泽重要讲话精神, 积极推动工作指导实现重大转变, 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等各项工作,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222. 2 亿元, 同比增长 %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62 亿元,增长 % , 其中税收收入占比 77% , 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 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 23344 元、 10436 元, 增长 % 、 %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 亿元和 144 7 亿元, 分别比年初增加 亿元和 亿元。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继续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扎实稳妥推进改革,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具体意见,细化分解改革举措 132 项。启动实施 2014 年改革工作要点, 一批涉及行政审批、财税、金融、医疗、户籍等领域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 367 项具体改革扎实推进。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 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 100 个。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四位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启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义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医疗保险整合和养老体制并轨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探索推行专业资料参考首选街道人大监督员制度,开创了先河。改革的渐次展开和逐步深化,改善了营商环境,增强了带动发展的能力。全力加快转调创造程,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坚持园区化、链条化、高端化、集约化并举, 工业经济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全年落地开工过亿元工业项目 248 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 6380 亿元,连续三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大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 31% , 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环境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化率达到 43% 。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为全省粮食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芦笋、果蔬、牡丹、中药材、木材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增长, 现代农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全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增加值增长 % , 占比提高 1 个百分点。着力强化科技支撑,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1%,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现零的突破。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顺利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全年“蓝天白云”天数 145 天, 居全省第 8位, 同比前移 7位, 增加天数全省第一。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菏泽机场、城际铁路、内河航道、平原水库、铁路物流园区、保税功能区等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深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 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 % , 同比提高 6 个百分点。着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整治市区交通秩序, 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大力推进扶贫开发, 扎实做好精准识别工作, 启动实施“百专业资料参考首选村万户”工程, 全年减贫任务超额完成。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4 万人,“三级就业创业”体系得到上级肯定。健全完善社保救助体系, 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万套,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文化大市建设扎实推进; 完成教育投入 85 亿元, 新建、改造校舍 121 万平方米; 医疗惠民工程深入实施, 市立医院、单县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全面推进法治菏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深化领导干部公开接访, 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全市没有发生恶性刑事案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先后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42项, 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4000 余件, 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检查、“带病提拔”干部责任倒查等工作, 稳步推进村( 社区)“两委”换届选举, 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加大警示教育、专项检查、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办力度, 立查案件 1234 件, 党政纪处分 1243 人。着力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认真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 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