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14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doc

上传人:小s 2021/8/21 文件大小:2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植物病原菌分
离与纯化
二分离的准备
❿分离的准备工作
无菌室操作前保持清洁无菌
接种工作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❿分离材料选择
不能与寄生表面直接通气影响消毒 效果,除气泡抽气、70%酒精浸2 一3秒
A⑵漂白粉
♦常用表面消毒剂适用于病组织表面消 毒,也可处理种子
♦成分:漂白粉10g,水140ml,过滤后使 用。
♦最好现配现用,放久失效,有效成分
CaCIO次***酸钙
♦好的消毒液易使有色纸褪色,且产生*** 气有强烈臭味。
♦一般3—5min,时间长短因材料不同而 不同。处理种子5 — 10min,长的可达20 —30mino
A优点:杀菌能力强,具有挥发性,不 会遗留在组织上影响分离结果,其杀 菌能力小于升***。
> (3)酒精:70%,浸很短时
间(几秒到1min)灭菌水洗。
♦较大的材料在酒精中浸或棉花
然后在火焰烧去。
幼嫩的病组织,表面用药剂消毒
时可能会同时杀死其中的病原真 菌,消毒时间应尽量缩短。比较
安全的方法是不用药剂消毒,而 以灭菌水换洗八九次。
❿培养基的准备
•分离失败的原因,有时是由于培 养基不适宜。
>寄生性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要比腐 生性细菌严格。
>一种适宜于纯培养的培养基不一定 适宜于分离(杂菌太多)
•有时分离失败的原因不是培养基 的成分不适宜,而是由于培养基 的酸度不适当或存放的时间太
长。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基,可 以分为通用培养基和选择性 培养基。
A通用培养基不加特殊抑制杂菌 生长的物质;选择性培养基一 般都要加制止杂菌生长的物 质。
♦植物病原细菌分离时,要避免使 用选择性培养基,因为抑制杂菌 的物质一般并不杀死杂菌,而是 抑制杂菌的生长,因此,从分离 单个菌落繁殖得到的菌株仍可能 有杂菌。
三、植物病原细菌的
分离技术
•植物病原细菌一般用稀释分 离方法。
A因为在病组织中病原细菌数量 巨大,分离材料中所带的杂菌 又大多是细菌,用稀释培养的 方法就可以使病原细菌与杂菌 分开,形成分散的菌落,从而 较容易获得植物病原细菌的纯 培养。
•植物病原细菌分离常用的消 毒方法
A漂白粉溶液处理3〜5min,然后 用无菌水冲洗
A次***酸钠溶液处理2min,然后
用无菌水冲洗。
•分离培养基
A肉汁腺培养基(NA)
A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培养
,
❿稀释分离法
❿制备细菌悬浮液
> 取灭菌培养皿加无菌水适量,切取 约4mm见方的小块病组织,经过表 面消毒和无菌水冲洗3次后,移在 无菌的研钵中将病组织研碎,静置 10〜15min,使组织中的细菌进入 水中置成悬浮液。
❿配制不同稀释度的细菌悬浮液
>准备3-5个灭菌培养皿,每个皿加 200ul无菌水
>用灭菌移植环从第1个培养皿中移 植1-2环细菌悬浮液到第2个培养 皿中,充分混合后再从第
2个培养 皿移植仁2环到第3个培养皿中, 依次类推,稀释的次数根据病组织 中细菌的数量而定。
❿置带菌平板
> 将熔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C 左右,分别倒入培养皿中,摇匀后 静置冷却,凝固后在培养皿盖上标 明分离材料、日期和稀释编号等。
❿挑取单菌落,转入斜面培养基。
❿平板划线分离法
>制备细菌悬浮液
>划线(动画)
♦用灭菌移植环蘸取以上悬浮液 在表面已干的琼脂平板上画线, 先在平板的一侧顺序画3〜5条 线,再将培养皿转
60。,将移植 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从第2条 线末端用相同方法再画3〜5条 线。也有其他画线形式,如四分 画线和放射状画线等,其目的都 是使细菌分开形成分散的菌落。
>贴标签
♦分离材料和日期等
>培养及结果观察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
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
化,最后得到纯培养。
•若分离成功,琼胶平板上菌落 形状和大小比较一致,即使出 现几种不同形状的菌落,终有 1种是主要的。
•如果菌落类型很多,且不分主 次,很可能未分离到病原细 菌,应考虑重新分离。
•如果不熟悉1种细菌菌落的性 状,就应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 菌落,分别培养以后接种测定 其致病性,最终确定病原细 菌。
•一种细菌病害一般是由一种 病原细菌引起的,琼胶平板上 出现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实 质上只有一种是真正的病原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