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教学计划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一) 8 课时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 课时左右 2 .求平均数 2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机动 1 课时(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 课时左右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 课时左右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课时左右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2 课时左右(三)约数和倍数 17 课时左右 1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 课时 2 .能被 2、3、5 整除的数 3 课时左右 3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 课时左右 4 .最大公约数 5 课时左右 5 .最小公倍数 2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2 课时左右(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 课时左右 1 .分数的意义 6 课时左右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4 课时左右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课时左右 4 .约分和通分 6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2 课时左右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 课时(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 课时左右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课时左右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 课时左右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课时左右整理复习 2 课时左右(六)总复习 5 课时左右合计大约 80 课时左右二、全册教学要求。 1 .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 .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 2、5、3 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 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 .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 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三、全册教学要点 1 .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2 .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5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 .约分和通分。 7 .分数大小的比较。 8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四、教学方法措施 1 、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 、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 、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 、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题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方法教学要求(1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用具(1) 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 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 页的复习题( 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 、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 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 1 、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放:例 1 中的路口在 10 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1 )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2 )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 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 并画“正”字记载。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 10 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 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 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 、数据的整理。(1 )统计表。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 )条形统计图。投影显示教材第 2 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想: 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 2 页,将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