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5黄鹤楼送别》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朗读、发现、归纳单元主题:走进经典名著,结合单元预习单自学课文。
2正确认读8个生字,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生字“暮”,抄写本课诗句,行款整齐, 规范美观,有一定速度。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要素法”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联系人物的 动作、语言等,推想“送、辞”的含义,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难点: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说说写写。
三、 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目标导向学习单,自己找时间和同学交流,老师调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以学定教。另外,学生准备一本“课堂生活手记”笔记本,以备随时记录课堂收获。
四、 课时安排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做好课前学),一单(目标导向学习 单)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从认识一个单元开始)
(一)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浏览本单元课文,了解课文题目和课文出处
(学情预设:《23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24王冕学画》出自吴 敬梓的《儒林外史》;《25黄鹤楼送别》是根据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别》改写的文包诗;《26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辛弃疾的词。)
说说你对这些书籍、诗词、名人的了解。
快速默读本单元课文,说说编者把这几篇课文归为一个单元的理由。
(学情预设:这一单元课文都与名著、名小说、名诗、名词有关,编者归为一个单元就 是想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典文化、教我们阅读中国的经典文化。)
教师总结:学习一个单元,首先要做的就是“浏览单元整体,明确单元学习主题”。 (板书:本单元主题:走进经典,学习阅读),这节课,我们先来阅读名诗《
25黄鹤楼送别》。 (板书课题)
(-)初读《黄鹤楼送别》,说出内容
这是一篇文包诗,打开书本,我们读读课文。(在读书中随机指导读流利)
第一段
书要读,更要思考,这一段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随机学习“暮”:
(1) 出示古体暮字fl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傍晚。篆书时徹又加上日,更突出 了时间已晚。后引申为“晚,将尽”的意思。
(2) 春天将尽是一一暮春。冬天将尽是?(暮冬)人的一生将尽是?(暮年)
(3) 范写,注意强调关键笔画是“大”,一撇一捺要舒展,字像人一样要站稳,两个日 上大下小,表示越来越晚。
(4) 学生描红一个,范写一个。写后师生围绕指导重点点评。
随机理解: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并仿照繁花似锦说词,如四季如春、健壮如牛、温暖 如春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思、写、更少不得记,请(学生)把所得记在黑板上。其他同 学在书上标注。
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1) 多元理解难点词语: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饯行等词语。
如,结合生活中的景象理解“俯临长江”,说说你观景时曾经俯临的景点;结合课文中 的画面和自身生活观察理解“飞檐凌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按捺不住”等。
再如,通过梳理月字旁的字以及换词法理解“脍炙人口”等。
(2) 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