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声门下吸引技术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1,02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声门下吸引技术PPT课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8/25 文件大小: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声门下吸引技术PPT课件.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要内容
概述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声门下吸引方法及注意事项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第1页/共22页
定义
又称为声门下滞留引流(SSD),气囊上滞留物引流,是指应用附带于气管导管壁内的引流管路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负压引流的一项操作技术。
第2页/共22页
声门下吸引研究发展史
1992年,世界上第一根可冲洗式气管插管在美国诞生。
导管背侧有一单行腔道,下端开口于气囊上方,为引流入口。上端在到达气管导管之前出一导管,可接注射器或吸引器。
第3页/共22页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意义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30%-50%,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防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
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
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2013年VAP预防、诊断、治疗指南:
推荐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行声门下吸引
第4页/共22页
人工气道与VAP的相关性
人工气道直接损伤咽喉部,破坏气道的直接防御功能,削弱气道纤毛清除系统和咳嗽机制。
人工气道本身还抑制吞咽活动,易使胃液返流,外界的细菌可以绕过上呼吸道防御系统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第5页/共22页
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与VAP相关性
建立人工气道后所造成的VAP,其病源菌多数来源于口咽定植菌的吸入及胃肠道定植菌逆行吸入。
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常有多量分泌物积存于气囊上方形成“粘液糊”。
随吞咽和呼吸动作,气管管径发生变化,分泌物沿气囊壁流向下呼吸道,若气囊充气不足或气囊漏气,更易发生VAP。
第6页/共22页
声门下吸引对VAPR 预防作用
常规吸痰管难以到达气囊上方,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形成的“粘液糊”。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细菌沿气囊周围下移进入下呼吸道,降低VAP发生率。
第7页/共22页
第8页/共22页
声门下滞留物清除方法
持续或间断吸引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SSD)
气流冲击法
应用简易呼吸气囊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技术
第9页/共22页
声门下吸引方法
持续声门下吸引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缺点:粘膜干燥
出血
影响局部血供。
间歇声门下吸引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ISU)
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间歇吸引(吸引间断时间:Q1h-Q4h )。
缺点:不能保证吸引量
易堵管
第10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