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优化建议
[提要] 随着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纸质图书品种日益增多,新学科、新知识以及交叉学科的飞速发展,对图书馆采购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特点、采购方式、购书经费的使用以及新形势下图书采购工作采取的优化措施等方面,阐述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采购方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1日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馆藏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体,因此纸质图书的采购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图书采购是在有限的经费预算下,根据本馆图书馆藏、读者需求,依据书商提供的书目清单或采用现场采购的方式,获取各个学科及不同种类的图书文献资料,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工作。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图书馆的采购方式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发展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调整或重新制定图书采购方案,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坚持有利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顺利完成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同时,也要广开思路、开拓创新图书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保障图书馆的采购工作更科学更合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具有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功能,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同时,高校图书馆更加贴近广大的普通读者,其藏书内容的综合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要求高校图书馆藏书内容要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等级和各种类型的文献,近几年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多种采集方式,预订和现采是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的最主要的两种方法。采购手段现代化信息化、采购方式和渠道多样化、采购速度快捷方便等是目前图书馆采购工作的主要特点。
二、图书采购方式
传统的采购方式由于采购环节较多、运行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以及馆配商由于低价中标难以保证采购质量等问题。因此,一种新的采购方式开始替代传统采购成为目前图书馆采购方式的主要目标方向。图书书目预定和现场采购是图书馆中文纸质图书采购方式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一)目录采购。图书目录预定是由图书馆采购人员根据各种纸质图书目录和电子图书目录进行馆藏查重、筛选和预定,再将订单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负责按预定的种类及副本量进行配书。目前,图书馆获取订购图书目录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经销商或出版社直接提供;二是通过订阅各种书目、参加各种订货会进行收集;三是从经销商和出版社网站上下载。目录订购方式的优点是信息量大、选择性强,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择各类图书,目录订购能保证图书的品种及复本,对图书馆藏建设的学科方向性建设起到基础建设作用,特别对采集多卷型、丛书型、连续型的图书都是很必要的采购方式。
(二)现场采购。现场采购是图书馆采购人员通过参加各种图书订货会或直接到图书出版商、发行商、经销商的样本库和卖场进行现场选择,经查看实物的内容、价格、质量,同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买图书。读者现场采购是图书馆定时定期组织读者到图书仓储或展销地点根据图书实物选购图书的一种馆藏建设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界正逐步受到重视,深刻认识读者参与现场采购的重大意义,读者现场采购是对图书馆根据学科方向购书的一个个性化图书需求服务的有效补充。
(三)样书采购。样本采购是现场只提供样本,图书馆通过采集器扫描数据,选择所需复本量,产生订单后,由发货方统一调配送货到馆的采购方式。相对于其他采购方式来说,它显得更加直观准确,采购人员可直接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鉴别而决定取舍,但样书采购所需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成本较高。与其相比,目录采购和数据采购往往存在表里不一的情况,征订目录一般只有一些图书外在形态的描述信息,对其学科的内容介绍较少,毕竟不够直观,有时会产生预订的图书不适合本馆需求的情况;同时,有些预订的图书不能到货,因为预订的图书有些是计划出版的,有时出版商可能会根据预订数量的多少决定某种图书的出版与否,如果预订数量过少,可能会使出版商取消出版计划,从而影响图书馆的图书采集计划和预算,因此图书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最好是多种采购方式的有机组合,以提高图书的采购效率。
(四)补充采购。由于图书文献出版量、类型、品种等急剧增加,广大读者对图书文献的需求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