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页 / 总页数 9 页
金属蚀刻工艺流程
金属蚀刻工艺流程
(一)金属蚀刻工艺流程
金属的种类不同,其蚀刻的工艺流程也不同,但大致的工序如下:金属蚀刻板→除油→水洗→浸蚀→水洗→干燥→丝网印刷→千燥→水浸2~3min→蚀刻图案文字→水洗→除墨→水洗→酸洗→水洗→电解抛光→水洗→染色或电镀→水洗→热水洗→干燥→软布抛(擦光)光→
喷涂透明漆→干燥→检验→成品包装。
1.蚀刻前处理
在金属蚀刻之前的工序都是前处理,它是保证丝印油墨与金属面具有良好附着力的关键工序,因此必须要彻底清除金属蚀刻表面的油污及氧化膜。除油应根据工件的油污情况定出方案,最好在丝印前进行电解除油,保证除油的效果。除氧化膜也要根据金属的种类及膜厚的情况选用最好的浸蚀液,保证表面清洗干净。在丝网印刷前要干燥,如果有水分,也会影响油墨的附着力,而且影响后续图纹蚀刻的效果
甚至走样,影响装饰效果。
2.丝网印刷
第3页 / 总页数 9 页
丝网印刷要根据印刷的需要制作标准图纹丝印网版。图纹装饰工序中,丝印主要起保护作用,涂感光胶时次数要多些,以便制得较厚的丝网模版,这样才使得遮盖性能好,蚀刻出的图纹清晰度高。丝网版的胶膜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使得光照部分交联成不溶于
水的胶膜,而未被光照部分被水溶解而露出丝网空格,从而在涂有胶膜丝网版上光刻出符合黑白正阳片图案的漏网图纹。
把带有图纹的丝印网版固定在丝网印刷机上,采用碱溶性耐酸油墨,在金属板上印制出所需要的图纹,经干燥后即可进行蚀刻。
3.蚀刻后处理
蚀刻后必须除去丝印油墨。一般的耐酸油墨易溶于碱中。将蚀刻板浸入40~60g/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50~80℃,浸渍数分钟即可退去油墨。退除后,如果要求光亮度高,可进行抛光,然后进行染色,染色后为了防止变色及增加耐磨、耐蚀性,可以喷涂透明光漆。
对于一些金属本身是耐蚀性能好而且不染色的,也可以不涂透明漆,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二)化学蚀刻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蚀刻不同的金属要采用不同的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常用金属材料的蚀刻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见表6―4~表6-6。
表6-4金属化学蚀刻溶液的配方及工艺条件 溶液成分及工艺条件 1 2 450~560 3 600~800 4 600~650 90~100 8~12 15~50 10~15 铜合金 5 450~550 200~300 10~20 20~40 10~20 铸铝 氯化铁(FeCl3)/(g/L) 800~900 盐酸(HCl)/(g/L) 100~120mL/L 5~10mL/L 80~120 少量 20~50 模具钢 20~30 80~100 10~45 15~20不锈钢 氢氟酸(HF)/(mL/L) 80~120 磷酸(H3P04)/(g/L) 5~8(平整剂) 硫酸铜(CuS04)/(g/L) 20~50 硫酸(HzS04)/(g/L) 15~25 硝酸(HN03)/(g/L) 蚀刻加速剂/(g/L) 煤油/(g/L) 溶液温度/℃ 处理时间/min 适用材料 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