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一、 内容摘要、关键词 1
二、 思想内容 2
三、 人物特点 3
四、 艺术风格 6
五、 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鲁迅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其青少年时 期的求学经历使他对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和思想以及封建社会有了一个较为深刻 的认识和了解。
《阿Q正传》的发表,是鲁迅成为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伟大、最勇敢 的旗手和主将。本文试从小说的思想内容、《阿Q正传》是否直接表现了辛亥革 命的问题,这是诸多有关分歧的起点和艺术风格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阿Q正传》的思想内容从它的发表上看,主要说明小说发生地未庄的社会 环境、人物构成等与阿Q悲剧的联系;小说通过对阿Q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胜利 法”的描写,表现了普遍存在的国民劣根性问题;通过悲喜剧结合,中西表现手 法的融合,创造性地写出了中外名著《阿Q正传》,奠定了鲁迅文学大家的地位。
关键词:鲁迅《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国民劣根性
鲁迅小说《阿Q正传》浅谈
《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它不仅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先生 用娴熟的笔法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形象,让阿Q 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甚至家喻户晓的名字。《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 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旧时代农民的典型。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只靠出卖自己力气过活,“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 撑船便撑船”。他倍受压迫和剥削,生活在社会的最地层,现实处境十分悲惨; 但更令人可悲的是,长期畸形社会的挤压,促成了他独特的病态的灵魂,阿Q的 悲剧实质上是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其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青年鲁迅决心背叛封建传统,寻求救国救民的新路,另一方面在于维新变法, 西方自然科学、社会思想的启蒙,加上清朝政府的反动腐朽统治造成日益严重的 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引导、刺激,又使他形成了明确的反清反帝意识。
阿Q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复杂的矛盾体,他是旧中国一个农民的典 型,也是一个令人可笑、可叹、可悲和可怜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阿Q正传》突 出地展示了附着在阿Q身上根深蒂固的精神胜利法,也刻画了他性格里的种种复 杂因素,这些相辅相成的多种性格共同形成了丰满深厚的阿Q形象。鲁迅先生在 《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写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阿Q就是在一个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病态的 灵魂,由于挤压而扭曲变异的“阿Q相”正是长期饱受压迫和奴役的国民的劣根 性的集中体现,阿Q这一形象常读常新,给我们留下无限的启迪和深沉的思考
一、思想内容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专制主 义统治造成人民群众极端穷苦、愚昧落后是小说重要思想内容之一,闭塞落后的 农村小镇未庄,是中国近代农村社会的缩影,地主阶级的巧取豪夺,无端勒索, 达到敲骨吸髓、无尽无休的地步,残酷的剥削压榨,致使农民穷苦不堪,无以为 生。地主赵太爷一伙,虽没什么职务,但由于是地主大户,对劳动人民就拥有绝 对的统治权,他不择手段维护乡村封建秩序,巩固自己的地位。“干预农民姓氏”, “制造恋爱悲剧”,“逼成生计问题”。这些使我们看到,劳动人民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