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出现哪些变化?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 19 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为何会形成这样一场思想文化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既是由前此 70 多年的历史呼啸而来,又是对这段曲折历史的深刻反思。”——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2 当时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历史变革和西学的推进“革命成功将近十年, 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 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 .《 .1923 》[ M].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9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民国革命理想和黑暗现实落差的产物长期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交汇的产物激变: 渐变: 中国需要怎样一次思想文化变革?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陈独秀《 》(第一卷)[ M].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5 中国人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洗礼“(辜鸿铭)……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 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 ?标志? 1915 年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新青年》) ?旗帜?民主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 》(第一卷)[ M].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5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如何才能让民主科学深入人心? 从白话文运动入手从“小众”到“大众”民国五年[1916] 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一、答梅觐庄白话诗二、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三、杂诗二首四、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五、杜甫白话诗六、不要以耳当目七、死语与活语举例八、再答叔永九、打油诗寄元任一○、答朱经农来书一一、萧伯纳之愤世语一二、根内特君之家庭一三、宋人白话诗一四、文学革命八条件一五、寄陈独秀书一六、作诗送叔永一七、打油诗戏束经农、杏佛一八、窗上有所见口占一九、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标志?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917 ?核心?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J].(05) ?范例? 1918 年鲁迅《狂人日记》?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 《狂人日记》[ J].(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