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提公因式法》 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提公因式法》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健 2021/9/2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提公因式法》 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提公因式法
一、 内容与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提公因式法》第一课时。学习分解 因式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 的作用。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章教材是在 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 “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一一分式化简、解 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 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目标与分析
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寻找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的过程,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会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分析:根据学生在上一节课的经验,学生只是对因式分解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判断,而对于 怎样把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还很茫然,相应的数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因此,本 课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比等手段,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加 强学生的直觉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由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过渡到因数分解,再由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一的类比思想; 寻找出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
三、 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介绍了最基本的分解因式的方法: 一节课的引入, ,如观察多项式x2- 25和9x2- y2,它们有 什么共同特征?能否将它们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等,让学生经历观察、 发现、类比、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变形关系,发展学生 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 (1)学生能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
(2)学生能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难点为:正确找出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及提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
四、 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采用演示、讨论、观察、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交叉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知识的形 成过程,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探索、发现、 再发现、创造”的过程。
五、 学法分析
教学的矛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 设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乐学”;启发诱导,以指导学生"会学”;变式训练,以引导学生“活 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分析过程,以指导学生“善学” o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 等一系列思维训练,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引入
问题 1:计算:(1)37X337 + 63X337
设计意图:引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