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节药事管理学科
一、药事管理学科的形成
药学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逐渐形成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主要基础的近代药学科学体系和各分支学科。
1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国内外药品贸易的发展,药学科学和药学实践日益受社会、经济、法律、教育、公众心理等因素影响,医药的作用日益受经济、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制约或促进。
药学与社会科学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以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为主要基础的一个知识领域——药事管理学科。
2
(一)药事管理学科课程列入药学教育基本课程。 1821年费城药学院建立,美国开始了药学学校教育体制,“药房业务管理”被列为药学学校教育课程。
3
(二)我国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
1906一1949年间,有少数教会学校开设了“药房管理”、“药物管理法及药学伦理”等课程。
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将药事管理学列入药学专业必修课程。
4
(三)其他国家药学教育开设的药事管理学科课程
原苏联药学教育中该学科称为“药事组织”。
欧洲国家和日本称此学科为社会药学(socia1 pharmacy)。在药学教育中设有多门课程。
5
二、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
(一)药事管理研究向纵深发展
1. 从研究药品,发展到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药物信息评价及咨询服务、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临床药学服务、卫生保健系统评价等。
6
随着医药卫生科技和模式的发展变化,社会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药学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将药学服务包括到药事管理学科研究领域,可以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可以应用药事管理学科的原理与方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效率、效果,确定药学服务的报酬,推动药学事业的发展。
7
2. 重视和研究合理利用药品资源
合理利用药品资源,合理用药,用药经济分析和生命质量研究,药物利用评价等,成为近几年药事管理学科研究热点。
8
3. 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成果付诸实施促进了药事管理标准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
例如,建立建立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9
我国最早的《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
其它如临床前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等最初都是由从事该方面实践的管理者提出的。
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的原动力来自药事管理实践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药事管理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药事管理水平,以促进药学事业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