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二章激励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姚国荣
本章主要内容:
激励原理
激励的需要理论
激励的过程理论
激励实务
第一节激励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motivation),在管理学的一般教科书中,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美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因此,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一般而言,动机指的是为达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所以,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二)激励的对象
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人,或者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二、激励与行为
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是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发生的对新需要的追求;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激励力、效价和期望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下式来表示: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期望值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人的行为可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
四、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不仅是领导者运用权力影响下属的过程,还是领导者为下属创造发展空间以整合个人目标的过程。
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导向出发,引出了关于如何激励的各种理论。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
第二节激励的需要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Mbraham Maslow)提出的,因而也称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⑴生理的需要:最基本的需要。
⑵安全的需要:现在的安全需要和未来安全的需要。
⑶社交的需要:生活上的接纳、共处和感情上的归属。
⑷尊重的需要:自尊和被尊;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被尊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
⑸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胜任感方面和成就感方面。
这五种需要不是并列的而是从低到高排列的。
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