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埃博拉学习培训资料.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学习培训资料.ppt

上传人:联系 2016/6/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学习培训资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 EBOV)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 EHF) 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又译作伊波拉病毒, 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此病于 1976 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爆发,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埃博拉病毒由此得名。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的形态结构?“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可怕的埃博拉出血热据世界卫生组织透露,埃博拉疫情致死人数已达到 1069 人。目前,非洲其他国家正未雨绸缪,严防埃博拉疫情的蔓延。埃博拉的病死率最高可达 90% ,接触病人和染疫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可导致感染, 至今尚无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11 日至 12 日,利比里亚新增 71 例确诊或疑似病例、 32 人死亡,塞拉利昂新增 53 例病例、 19 人死亡,此轮疫情暴发的源头几内亚疫情形势减缓,新增 4个病例和 4人死亡。此外,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2 日宣布,一名西共体官员在尼日利亚城市拉各斯死于埃博拉病毒。(人民网8月 14 日电)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可为本病传染源。——自然储存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但多数暴发无法查出病人从何处感染,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或动物的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而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 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易感和高危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临床表现?潜伏期– 2-21 天,一般为 5-12 天。临床表现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结膜充血、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预防控制措施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一)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 防止疫情扩散。 密切接触者是指患者发病后,可能接触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员,如共同生活居住亲人、陪护、救治、转运患者及尸体处理等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 21 天。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咽痛等临床症状时,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病人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按相关规定处理。需作尸体解剖时,应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执行。